原标题:藏毯和泽贴 民族手工艺中的奇葩
藏毯,因其密度稠密,洗涤不褪色,经久耐用,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泽贴,作为被“复活”的手工艺精品,也逐渐走向了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
下面就让我们走近这两个古老而神秘的传统手工艺品,在文化差异中感受独特的色彩。
工人正在对织好的藏毯进行修剪
藏毯——世界三大名毯之一
藏毯分为三种:一是用牦牛绒毛线和羊毛线合织而成的,图案较鲜艳复杂,质地轻柔;二是用绵羊细毛线编织而成的,式样较简单素淡,但也有用彩线编织成花样较多的薄毯;三是“卡垫”,即垫子。用帆布或牛皮装着獐子毛、青稞秆或干草等,质地结实,配搭得宜的话,可成为家居理想的装饰品。卡垫是藏毯生产业的主要产品,也是藏族家庭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
西藏地毯(藏毯)的传统生产工艺,经过2000多年的实践提炼和发展形成以“穿杆结扣法”为主的编织特点,并贯穿于梳、纺、染色、捯线、手工纺织、平剪和洗涤制作等生产流程,具有密实、厚重、细腻,色泽鲜艳、洗涤不褪色和经久耐用等特点。加之浓厚民族色彩的图案使其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堪称工艺精湛、美观大方,在国际市场享有很高声望,与波斯地毯、东方艺术毯并称为世界三大名毯。
传统样式的藏毯 摄影:靳吉丽
藏毯的古老渊源
藏族编织工艺有着悠久的发展过程。历史上的西藏,除了农耕和游牧外,其余的生产活动几乎都集中于手工业领域。民族手工业与农业和畜牧业并列为西藏历史上的三大传统产业。
根据考古发掘,藏族编织工艺的源头可追溯至距今四五千年前的西藏昌都卡若文化新石器时期。卡若遗址出土了大量骨角锥、骨针,其中骨角锥208件,骨针31件,磨制精细、针尖锋利,说明当时藏族先民已经有了用兽皮或用毛编织物缝制的衣服;出土的陶纺轮、线坠等物,证明了早在四五千年前西藏高原先民已经开始了早期的毛纺织生产活动。
20世纪中期,在青海柴达木盆地都兰县诺木洪古墓群的发掘中,出土了较多用牛、羊毛编织的“毛席”残片织品,有毛带、毛绳和毛线,并已有染色技术,主要以黄褐两色为主,即原色毛与染色毛相结合应用,少数有黑色、红色或蓝色。
阿里日土阿龙沟新石器时期石丘墓出土的织物残块,是用黑、红、白三色羊毛编织而成的。此外,还发现一段像眼帘一样的织物——“瞑目”,可见当时的毛质编织物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以及死后的陪葬物中。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