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我民,亿万之口
杜冬   发布时间:2012-07-10 13:37:00   来源:西藏商报

  古代典籍记载,最伟大的厨师为春秋时代齐国的易牙,而易牙烹饪奇术的最高境界,乃是“五味冲和”。将不同的滋味完美地结合为一,这是至高的境界。

  西藏的味道为何?首先是高原之味:无论是青稞或是酥油,均蒙高原浩浩天风、汤汤河水、日升月沉的恩赐;西藏之味,又是劳动之味:从河谷中农民滚落的汗滴,到风雪中牧民有力的呐喊,林中密境中艰辛的采撷,一食一饭,均是劳动者和自然搏斗而又共存的产物;西藏之味,也是交流之味:牧民会赶着牛群来到冬季的土地上,让牛群踩踏给土壤松土,留下牛粪作为肥料;牧民赠农民以酥油,而农民则以糌粑回馈。投桃报李,千年不改。

  青稞的栽种究竟从何时开始?

  根据藏族的古老传说,当猕猴和罗刹女在泽当的原野上最初结合,他们的子孙从天神处获得了青稞之种,泽当的撒拉村成为整个雪域高原第一片青稞田野。

  开辟鸿蒙,青稞伴随着雪域高原的最初开拓者们共同出现。在这神奇的第一处稻田附近,又出现了第一位从天而降的赞普,第一座宫殿。西藏文化最初的源头,受惠于那片土地上万千株摇动的青稞穗。

  这个传说也得到了考古学的证明。1995年6月13日,在雅鲁藏布江北贡噶县昌果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考古时,发掘出土了古青稞碳化粒千余粒,距今3500余年。比较传说中从吐蕃时代才开始播种青稞的说法,这个发现将青稞栽培史提前了十五个世纪。早在藏民族以“吐蕃”的称号崛起高原之前一千多年,青稞就已经开始哺育土地上的先民。先民以木棍播种,石刀收割,点滴积累起文明的微光。这也雄辩地说明了,镰刀远早于战刀的真理。

  在吐蕃帝国时代,青稞跟随着藏族人的脚步,种遍了广阔的大地。《旧唐书》上即有记载:“其地气候大寒,不生秔稻,有青稞麦、小麦、乔麦。”帝国如风,朝代轮转,然而播种于青藏高原各地的青稞田,则顽强地留了下来。以每岁的丰收,抚养高原南北的各族人民。

  西藏文明古老的时间观,即建立于青稞生长成熟的周期。从春季的播种,到夏季的锄草,秋季的收割。青稞以其自有的、稳健的生长,营造着藏族人民的生活节奏,积累着雪域高原的文明。神秘的天文历算以预测农时为根本任务;发达的藏医药,其最初的源头是发现青稞酒糟可以外敷治疗烧伤;横贯高原各地的商队,以农时忙闲作为自己出发或者返回的依据;最古老的歌舞,由青稞酒和幻梦酝酿而成。西藏的文明,深深扎根于青稞田中,却直伸入智慧的天宇。

  青稞的播种和收割,在藏族的歌谣中已经有浩如烟海的记录,和古代汉语的诗歌有着一唱一和般的呼应。《诗经》中对田穑有过真实的记录:“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这何尝描写的不是播种青稞的生活?秋天举镰收割之时,歌声和锋利的镰刀交叉起落,金色的青稞微尘蓬勃飞扬在干燥的天地之间。古老的水磨数百年如一日地碾动,曾灌溉过青稞的河流如今又将产出的谷物磨成糌粑。宝贵的粮食沿着条条河谷,大道小径,涌向雪域高原的各处。落入阿妈的木碗,落入阿爸的酒杯,落入亲人团聚的盛宴,落入天地间燃起的桑烟。

  如今,青稞制成品又成为雪域高原生产的主要商品,在全球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充当先锋和探路者,要为西藏的经济发展开拓新的道路。这古老的谷物依然以其万千金穗,承载着从古至今的希望和探索,成功与失败。

  从襁褓中尚未睁眼时添到的第一口糌粑糊,到婚庆时落到心爱之人发梢上的青稞粒,到垂垂老去时的煨桑,西藏的人民生于斯,死于斯,未曾有一刻远离过这神奇的谷物。

  这伟大的文明,就是一首青稞的赞歌。

  “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我民,亿万之口。”

(责编:团团)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