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它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辉映,对比鲜明的红、白、黄三种色彩,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1961年,布达拉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 摄影:田春艳
松赞干布始建,五世达赖重建
7世纪初,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吐蕃奴隶制政权。唐太宗十五年(公元641年),松赞干布与唐王朝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在红山上修建了宫殿。因为松赞干布把观世音菩萨作为自己的本尊佛,所以就用佛经中观世音菩萨的住地“布达拉”来给宫殿命名,称作“布达拉宫”。当时的布达拉宫有大小房屋1000间,松赞干布在此分官建制、立法定律、号令群臣、施政全藏,派遣、迎送来往于周边各国的使者,促进吐蕃社会的繁荣。布达拉宫由此成为当时吐蕃王朝的政治中心,地位十分显赫。
9世纪时,吐蕃王朝解体,布达拉宫逐渐被废弃。此后随着西藏的政治中心移至萨迦,布达拉宫也一直处于破败之中。
清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五世达赖洛桑嘉措建立了噶丹颇章政权,拉萨再度成为青藏高原的政治中心。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世达赖开始重建布达拉宫,三年后竣工,称为“白宫”。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五世达赖入住宫中。从这时起,历代达赖都居住在这里,重大的宗教和政治仪式也都在这里举行,布达拉宫由此成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五世达赖去世后,为安放灵塔,宫廷总管第巴·桑结嘉措继续扩建宫殿,形成以五世达赖灵塔殿为主的红宫配套建筑群,基本形成布达拉宫的建筑规模。
十三世达赖在位期间,又在白宫东侧增建了东日光殿和布达拉宫山脚下的部分附属建筑。1933年,十三世达赖圆寂。1934至1936年间,后人修建了十三世达赖灵塔殿,与红宫形成统一整体。至此,从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开始的布达拉宫重建和增扩工程全部完成。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