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西部西藏的跨喜马拉雅时代
   发布时间:2011-09-01 13:36:00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格桑旺布在达拉喀山顶守护着与自己一生相连的贤柏林寺转山的朝圣者

  在印度以北一个云雾缭绕的地方盛产黄金,守护这些黄金的,是一种蚂蚁,小于狗,大于狐狸,这些黄金就是它们的食物。周围的人们挖金子为生。每天凌晨,他们赶着马,来到食金蚁的地盘上,趁着星光和月色,装满自己的口袋。不过,不管收成如何,他们都必须在第一缕晨光照到原野之前,打起马儿,迅速逃离采金场。因为食金蚁天生神力,感知到晨光就会醒来,任何入侵者都逃不过它的惩罚,变成森森白骨……

  这是外部世界关于西藏的第一次记载,来自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讲述的一个印度传说。这个神秘的掘金地,就是西藏西部的阿里。

  故事中富于传奇色彩的食金蚁,有人说是沙漠里一种金黄色蚂蚁,马蜂一般大小,翅膀退化,爬行迅速,碰到什么吃什么,庄稼、树根、木材,尤其喜欢吞噬沙砾中的黄金。也有人说,所谓的蚂蚁其实是土拨鼠,这是一群善于打洞的动物,它们把挖出的土堆成堆儿,其中也许含有金末。或许更接近真实的是,“它们”就是披着树皮在那儿掘金的人。

  对于西方掘金者来说,阿里更大意义上的金矿,在于它是通向西藏腹地的最便捷通道。从阿里中心沿象泉河越过南方喜马拉雅山,是印度和尼泊尔;越过北方昆仑山,是新疆;西方紧邻克什米尔地区,东方连接西藏本土的后藏谷地和羌塘草原。通向阿里的各个山口,自古以来是便利的商道,不仅是黄金之路,还是盐巴之路、麝香之路,同时融合了多种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这片西部高原在多元文化夹击中蕴含着变异的因子。于是,最早一批西方人也化装成西域商人由阿里进入西藏,他们是间谍、传教士、学者、地理学家、秘术士、士兵和一些怪诞之人。

  他们很快发现,这个西方最早进入的地带不仅是一块通向西藏的跳板,这里也留下了最多难解之谜:为什么这片偏于一隅的西部高原上诞生过象雄、古格这样特异于西藏腹地的古文明,甚至在强盛之时辐射整个青藏高原?这些断续的文明又如何一夜消失?

  有记载的最早到达这里的西方人是17世纪葡萄牙传教士安德拉德和马奎斯,他们得以窥见古格王国辉煌的背影,却也埋下王国灭亡的导火索。古格因“后弘期”的佛教传播成为西藏西部宗教和政权意义上的双重重地,可此时佛教势力的不断扩大已经让国王感觉到威胁,它不惜借扶持天主教来打压佛教。古格因宗教而兴,也因宗教而亡。

  只是这个辉煌700年西部王国消失得过于迅速、过于彻底了。以至于当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人图齐跨越喜马拉雅途经此地时,他拍摄了此地标志性建筑——古格王宫的遗址、壁画、佛塔,但这位著名的藏学家竟然没有认出这就是王宫所在地,而误以为这是一座寺庙遗址。

  相对于古格在阿里的正史地位,古代西部西藏的代名词象雄,苯教发源地和游牧文化代表,则更像是一种执著的精神信仰,实物遗存至今没有定论。继续上溯,更久远的还有西部史前石器时代的诸多遗存待解。

  或许阿里的精神标志——冈仁波齐可以告诉我们些什么。如今,尽管西藏的佛教中心已经转移到卫藏,阿里的寺庙并不兴盛,但神山却是一个天然的巨大神殿。千百年来,山下的人们都在围绕它的白色头颅虔诚旋转,印度教、耆那教、苯教和佛教都奉它为世界中心,仅仅因为它独特的冰雪之冠吗?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1985年最早一批来札达考古的陕西考古所张建林认为,对冈仁波齐的崇拜,不仅仅因为喜马拉雅、喀喇昆仑、昆仑等几大山脉在这里打了一个结,更是因为这里是孕育青藏高原和印度平原的4条河流狮泉河(印度河上源)、象泉河(萨特累季河上源)、马泉河(雅鲁藏布江上源)和孔雀河(卡尔那利河上源)的源头。四川大学考古系教授李永宪注意到,与中原“大江东去”的太平洋水系相反,阿里的主要河流,属于“印度洋水系”,多是向西、向北或向南,殊途同归最终汇入印度洋。这些源出阿里的外流江河,流淌着“卓雪马术”、“普兰美女”、“古格辉煌”和“拉达力士”等西部古老文化的因子。

  西部的阿里,曾经有一个“跨喜马拉雅”的恢弘时代。放在这样一个文化地理框架中观察,李永宪认为,从阿里流向印度洋的多条河流深谷,一直是西藏西部与周邻地区交往通达的古道,自古西藏高原与南亚农耕文明和中亚草原文化的接触,藏传佛教艺术中的克什米尔风格、中亚风格、于阗风格等区域外因素的来源,莫不与西部阿里自然地理的这些特点有关。长久而深厚的历史积淀,在这片高原上留下了无数已被发现或尚未知晓的文化史迹。

 

(责任编辑:西言)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