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歌里蕴藏的回忆
每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都蕴藏着动人的故事。有人说,老歌里住着回忆。当熟悉的旋律在耳际响起,便回想起那流逝的岁月。
《北京的金山上》是根据一首藏族民歌改编而成的,编创者马倬让这首歌闪耀出动人的光芒。此外,《唱支山歌给党听》的作曲者朱践耳也为这首歌赋予了别样的色彩。
马倬 《北京的金山上》的编创者
说起《北京的金山上》,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但谈起这首歌曲的作者,却很少有人熟知。马倬就是《北京的金山上》的编创者,说起这首歌的由来,还有这样一个故事:1960年,马倬进藏,当时他所在的团里有一位歌唱演员常留柱,有一天晚上,常留柱急匆匆地来到马倬家,给其唱了一首藏族民歌,这首民歌的旋律原是山南地区的祝酒歌,全国解放后,当地一位名叫扎西的老艺人将其重新改编,并命名为《北京的金山上》。马倬听到常留柱的演唱后,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对歌曲进行了改编,在原民歌前加了两句前奏音乐,又对歌词进行了修改。改编以后,常留柱就成为了这首歌的首唱者,多次在西藏演唱,受到了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
1964年,全国文艺汇演在北京举行,按规定必须是业余歌手参加,常留柱却是一位专业歌手,于是重新选定了一位叫雍西的业余歌手来演唱此歌,雍西就成为了这首歌的第二位演唱者。她在北京的演唱大获成功,并且受到了周总理的称赞。周总理还亲自对最后一句歌词作了修改,把“我们迈步走向社会主义幸福天堂”改为“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
雍西传唱了几年以后,一直到197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到西藏录音,建议此歌由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来演唱,并建议再增加一段歌词。于是,马倬又在第一段词的基础上填了第二段词。才旦卓玛这时已是著名歌唱家,她结合藏族传统民歌、藏戏等的演唱风格加以复唱后,《北京的金山上》就成了西藏的经典歌曲,从百万翻身农奴的心里飞出来,传遍大江南北。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才旦卓玛版的《北京的金山上》是先用汉语唱一遍,再用藏语唱一遍,热爱此曲的人们不断跟风,在歌词上标注藏语的发音,如同学生学英语一样,也是当年的一大奇特现象。
也许是太熟悉的缘故,人们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很少有人去想这个问题。北京哪来的金山?北京天安门广场前面倒是有一道水渠,被人们称为“金水河”,但“金山”分明与之并无关系。细细思忖,既然此歌源于藏族民歌,而藏民族是一个尊重山的民族,在他们的心目中,雪山永远是神秘而崇高、巍峨而吉祥的。山,在淳朴的藏族人民心中具有图腾的意义,他们想象伟大领袖毛主席居住的北京城,一定有着比他们敬仰的雪山还要更加美好的山,那会是什么山呢?当然就是金山了。《北京的金山上》应该就是这样产生的。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