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宫纵横二百五十年……
王红文   发布时间:2010-11-04 10:40:00   来源:中国民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族工作的窗口、宗教工作的窗口、旅游工作的窗口、国际友好往来的窗口和展示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窗口——在北京,集如此众多身份于一体的单位,唯有雍和宫。

  在北京老城区的东北角有一组令人瞩目的古建筑群,北隔二环路与地坛遥遥相望,西隔雍和宫大街与孔庙国子监紧紧相邻。整个建筑群红墙黄瓦,殿宇巍峨,蔚为壮观。它就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大的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寺庙──雍和宫。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雍和宫,徜徉于这尽阅两个半世纪桑田变幻的昔日皇家寺庙……

  雍和宫改庙:从龙潜禁地到藏传佛教寺庙

  1644年,清廷入主中原后,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分裂割据势力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斗争,其间,信奉藏传佛教的我国北方藏、蒙古等民族在护国定边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使清代的统治者们深深了解了藏传佛教在我国北方民族中存在的巨大影响。因而,同样信奉藏传佛教的清朝统治者就把尊崇和扶持藏传佛教当成了一项基本国策。

  清代虽自世祖顺治、圣祖康熙就分别册封过五世达赖喇嘛、五世班禅大师,佛教上层对朝廷忠顺向化,然立国之初的百余年间,西藏政界上层争斗频仍,甚至发生过擅立达赖喇嘛之事,于1735年即位的乾隆对此了然于心。为了掌握治藏的主动权,1744年,乾隆钦派他的同窗好友、清代唯一任命国师的三世章嘉活佛将龙潜禁地雍和宫改建为藏传佛教寺庙,并任总堪布。

  雍和宫原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胤祯居住的府第,他继承帝位(即雍正皇帝)后将其改为行宫,赐名“雍和宫”。雍和宫六进大殿门楣上的匾额均为乾隆皇帝亲笔以满汉藏蒙四种文字所书,两座说明改庙经过的御碑也以四种文字撰刻,分立于头进院落的两边。一个封建帝王,不以本民族文字号令四海,足见其表达民族团结和睦共存、国家统一之愿望。雍和宫改庙之始,乾隆皇帝即颁旨:雍和宫的堪布、经师要由西藏各大寺选派德高望重的高僧担任,僧员由蒙古选送,历任堪布全由皇帝钦定。其对西藏、蒙古之重视可见端倪。雍和宫改庙后,一改通例,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分别称昭泰门、雍和门、雍和宫,更是体现了乾隆皇帝的良苦用心。昭泰门实指国家安泰之门;《尔雅·释地》称,河西曰雍州,即泛指青海、甘肃及其以西一带。所以雍和门也好,雍和宫也好,均可理解为这里是内地与西部边陲一带和谐统一、共创无限美好幸福之所在……无论从文字(包括满语、诸殿之名称甚至牌楼上的装饰图案)的内涵讲,还是从佛经法理上讲,雍和宫都象征着统一、团结、安定、美满。

  七世达赖、六世班禅与雍和宫

  雍和宫改庙后,在行政上归清中央政府直接管理,是乾隆皇帝决胜千里之外治藏方略的总枢纽。1751年,乾隆制定《酌定西藏善后章程》,废除了藏王制,由七世达赖喇嘛总揽西藏政教事务,与清朝驻藏大臣共治西藏。雍和宫改庙初期,七世达赖喇嘛就从西藏派来22名佛教造诣较高的札仓堪布和经师。约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七世达赖得知雍和宫后边要建一高大殿堂作为屏障时,他不惜重金购得一巨型白檀木,从西藏运到北京,雕成了现在万福阁内18米高的弥勒佛(1990年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

  乾隆皇帝亲政60年,在他掌政期间,特别重视利用雍和宫皇帝寺庙的地位,沟通与西藏的关系,这一点甚至成了以后清代诸帝所尊奉的定制。1780年,六世班禅来到北京,乾隆亲自接见,叠加赏赍,并派皇六子陪同六世班禅两次到雍和宫礼佛讲经,出席法会;乾隆也两次请六世班禅大师到雍和宫为其传授佛经。乾隆还于“耄近归政之年”亲自撰写了《喇嘛说》,灌注了他对藏传佛教独具慧眼的见解和务实的管理政策,以满汉藏蒙四种文字刻碑立于雍和宫中轴线上。

  由于雍和宫在内地藏传佛教的特殊地位,其在西藏、蒙古等西部北部地区有着很高的声望和权威。除西藏外,这里是青海、蒙古等地藏传佛教大活佛转世金瓶掣签的场所。各地喇嘛进京朝贡时,都要到这里礼佛、念经。

  雍和宫改庙以后,不仅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增进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雍和宫万福阁的中间贯通天井与四周回廊环绕的建筑形制,法轮殿顶端的五座镏金宝塔造型,各殿堂内大量唐卡、壁画、密宗塑像以及一年一度的祈愿大法会中的跳布扎(俗称打鬼),都是藏文化在京的重要表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异彩纷呈!

  近一个世纪之间

  随着清王朝的腐败及衰亡,雍和宫也逐步衰落,特别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日本侵略者大肆劫掠,并为掩盖罪证,将雍和宫东书院的所有建筑焚毁。辛亥革命以后,雍和宫失去皇家派头,财源断流,此时院里已是殿堂残缺,蒿草丛生,垃圾堆积,满目荒凉了……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雍和宫的破败境况极为重视,曾于1950年、1952年两次拨款修缮。1954年4月至5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雍和宫视察,对喇嘛们的生活给予极大关怀,并对雍和宫的文物保护工作作了指示。1961年,雍和宫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周恩来派专人到雍和宫宣布:这里的一瓦一砖都不许动!雍和宫因而得以保护。1979年政府再次拨巨款对雍和宫进行全面修整,从此佛殿重辉,僧人复还,并于1981年3月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与天安门、故宫、颐和园、八达岭等十处古迹并称北京十大名胜古迹。

  雍和宫改庙后,在管理体制上,沿用两套管理机构,即宗教上的管理系统和行政上的管理系统。宗教上的管理机构首领称“管理雍和宫堪布喇嘛”,下面再设“管理雍和宫事务札萨克喇嘛”;行政上的机构,官员称“领雍和宫事务大臣”,下面再设“总理雍和宫大臣”。如今的雍和宫内部仍由两套机构组成。一个是雍和宫庙务委员会,由住持喇嘛、副住持喇嘛、德木奇等僧人组成,主持宗教事务;另一个是雍和宫管理处,它是北京市民委的派出机构,负责雍和宫的行政管理工作。这两个机构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共同管理雍和宫的各项事务,对外统称雍和宫。

  走访常少如

  “雍和宫是一个多民族单位,有汉、满、蒙、回、藏、土、瑶七个民族成份,蒙古族最多;它是一个宗教活动场所,是藏传佛教寺庙,以蒙古族僧人为主;它又是个涉外旅游单位,每年要接待大量国外游客,其中包括许多国家的政界和宗教界知名人士;它还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解今日雍和宫,记者走访了雍和宫管理处主任常少如。常主任开门见山,简短的几句话便道出了雍和宫的特点。常少如1992年由北京市民委调任雍和宫管理处主任,今年被评为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首先要有民族团结的愿望,这是最基本的,否则就谈不到其他。”常主任告诉记者。他们时常以雍和宫大殿的四体匾牌和“四体碑”为鉴,告诫自己,脑子里始终要有民族团结这根弦,首先要搞好内部的民族团结工作,重点是要搞好僧俗之间的团结。管理处和庙管会明确分工,互不干涉工作,定期协商,大事求同。在职工中强化“尊重、商量、服务”的意识,处处透着个“情”字,不仅经常组织僧俗共同参加的各种活动,而且注意不断改善僧人的生活条件。

  凡重大节日,包括民族传统节日如藏历年、那达慕等,雍和宫都要组织职工、僧人开联欢会、庆祝会,管理处出资供斋饭、赠纪念品;年年都召开僧俗运动会、消防活动比赛,还不定期举行其他一些文体活动;九九重阳节组织60岁以上僧俗观光,给80岁以上老僧人祝寿;管理处领导还到骨干僧人家,慰问其父母……投资1000万元建僧舍,使僧人每人一间17平方米的居室,生活学习设施一应俱全,骨干宿舍还铺了地毯,安装了空调、电话。还单独建了僧人伙房、饭厅、浴室,建筑面积450平方米的佛学院也即将动工。现在雍和宫的僧人人均月收1000多元,多数人有彩电、照相机、寻呼机等现代生活用品。

  雍和宫“四位一体”的特殊情况,决定了这里方方面面的工作将是千头万绪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纰漏,都将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雍和宫何以在这些年来一年一个台阶,年年都有“出彩”之处,仅1992年以来就获得了“首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首都精神文明标兵单位”、“首都旅游紫金杯先进单位”等等各方面市级光荣称号几十个。

  “这些年来,我们每年工作都有一个中心,始终围绕当年中心工作,贯穿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这一主线,凝聚大家的意志,领导班子身先士卒,发挥党员干部的骨干作用,调动所有人的力量和智慧,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带动其他方面的工作。如1993年的弥勒大佛开光庆典、1994年纪念雍和宫改庙250周年、1995年僧舍建设、1996年文化建设……”

  1993年10月举行的弥勒大佛(即七世达赖喇嘛所献巨型白檀木雕刻而成)开光庆典,是大佛落成240多年后的首次重光,完全按藏传佛教仪式进行,海内外各界人士1000多人出席了庆典仪式,20多家中央及地方新闻媒体报道了庆典盛况。这次庆典得到了各有关方面的全力协作和支持,雍和宫的僧俗团结一致,体现出了巨大的凝聚力。

  而1994年10月举办的纪念雍和宫改庙250年学术研讨会,则是雍和宫的又一“得意之作”,功莫大焉。40多位藏学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一致肯定了雍和宫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在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上的重大作用,多角度论述了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历史史实。

  翻开雍和宫大事记……

  翻开雍和宫大事记,新中国成立后,西藏宗教界上层人士与雍和宫密切往来的记载触目皆是──

  1954年,十四世达赖喇嘛和十世班禅大师来京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都到雍和宫进行了隆重的宗教活动。从外地来京参拜的有30000多人,国家民委同有关部门组织了接待小组,安排了汽车,负责安排人员的吃住行等生活问题。十世班禅大师自1981年雍和宫开放以后,十分关心寺庙建设和宗教活动,曾多次参加寺内重大宗教节日活动,接待国外佛教代表团,接待广大僧俗群众,为他们摸顶祝福。1996年11月22日,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坐床周年法会在雍和宫隆重举行……

  改革开放以后,西藏自治区领导和广大僧俗多次来雍和宫参观礼佛。雍和宫对着装的蒙古族、藏族同胞,一律免票;西藏中学历年参观免票;这几年对西藏组团参观的一律免票。雍和宫人时时心系民族地区,组团到西藏学习考察,并向西藏希望工程捐款5 万元,向寺庙供了布施。这些年还在其他民族地区捐建了四所希望学校,捐款捐物,零星的不算,仅大笔的款项总计近100万元。

  在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大是大非面前,雍和宫的僧众始终旗帜鲜明地站在党和人民一边。1995年,达赖集团分裂主义的活动甚嚣尘上。雍和宫的僧众态度非常明朗,他们并未被达赖集团送来的恐吓信吓住,而是一致认为达赖集团搞的所谓的“转世灵童”根本不符合历史定制,是一种分裂祖国的行径,充分表现出了雍和宫僧人爱国爱教的传统。

  90年代以来,雍和宫利用其丰富文物资源,举办了《藏传佛教与雍和宫》、《乾隆皇帝御用珍品展》、《清代西藏贡品礼品展》等展览,介绍了藏传佛教的起源、特色,着重介绍了自元以来中央政权对藏传佛教的管理和藏传佛教高僧大德倾心向内,爱国爱教,为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所做的卓越贡献,表现了雍和宫在民族团结事业中发挥的重要纽带和桥梁作用,以历史史实证明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常主任的办公室出来,向西步入雍和宫中路建筑群。此时艳阳高照,庙内游人如织。一些背着大包的外国游客格外引人注目,他们似乎被这美仑美奂的神奇中华文化所震撼,为之倾倒。然而他们也许还不太明白,雍和宫向人们展示的不仅仅是这些,它更凝聚了中华民族热爱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意志和心愿。环视这里的一切,历尽沧桑的雍和宫似乎在向我们诉说,封建帝王虽然将他们祈望民族团结的愿望刻在了石头上,灌注在这里的一草一木上,但实现的并不是平等、团结、进步意义上的真正的民族团结。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员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团结。

 

(责编:阿菌)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