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山峡谷间马帮的叮当声成为一段遥远的绝唱时,伫立在澜沧江畔的千年古盐田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向沿着214国道前来探秘的海内外游客无声地倾诉着茶马古道上那些尘封已久、鲜为人知的故事。
浩浩荡荡的澜沧江水不舍昼夜、奔腾咆哮,化作雄浑宏大的交响乐为这个舞台上一幕幕传说提供了最好的背景诠释。而圣洁的达美拥雪山像一位美丽的女神,端坐在5000米的高处,静静观赏着这场延续千年的演出。演出的舞台就在盐井,一个古老、神秘而又奇特的地方。
盐井地处藏、川、滇三省结合部、千年茶马古道旁的一个村落,随盐而兴衰,因盐而得名。据传,《格萨尔王》史诗中的姜岭之战就发生在此处,而战争的导火索就是因盐而起。漫步在盐田深处,如同走进了厚重且泛着淡淡酥油灯光的历史长廊,一点光亮、一份惊奇,一段朦胧的历史画卷,令人思绪飘洒、神游万里,产生无限的遐想和感叹。
茶马古道源于茶马互市、起于唐宋、盛于明清,川藏、滇藏两路均过盐井所在的善妙之地芒康。滇藏一路,由云南产茶区西双版纳、普洱等地,经大理,穿丽江、下中甸(香格里拉),入藏区,至圣城拉萨,继而延伸到不丹、印度境内,直达西亚、西非。而这由滇入藏的头一站就是横断山脉茫茫大山深处的盐井。但来往的马帮带动当地食盐的销售却是不争的事实,想必因盐所发生的那些悲喜故事也会成为漫长旅途中赶马人常说不倦的话题,而深埋心底的离愁别恨都被翻腾奔流的江水裹挟而去,留下水拍山崖的阵阵涛声回应着岁月逝去的那份沉重。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马帮和古道已成为布满灰尘的遥远传说。但盐田却没有丝毫改变,制盐人依旧秉承古老的制盐工艺,借助风和阳光的力量,带给现代人千年以前的味道,成为万里茶马古道中唯一鲜活的永久佐证。
千年盐田夹江而列,层层叠叠蔚为壮观。对于在渤海湾畔大型现代化盐场旁边长大的我来说,此处制盐的场景确实出乎意料,有些奇特。“构木为架,平面以柴花密铺如台,上涂以泥,中间微凹,注水寸许,全仗日风。山势甚峭,其宽窄长短,依山之高下为之,重叠而上,栉比鳞次,仿佛町畦,呼为盐厢,又名盐田。”
更为奇特的是一江两岸所产食盐有白、红两色之分。由于土质、卤水不同,东岸所产之盐净白,西岸所产之盐酱红,而每年3月至7月桃花盛开季节所产的“桃花盐”最为著名,也最畅销。
交通要道处,来往马帮人。在一片喧嚣的背后,也使身在群山之中的盐井人却一直坚守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朴实生活,而盐田深处的历史尘埃或许就是这种生活的完美脚注。
(责编:团团)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