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西藏的山和云
李洪民   发布时间:2012-07-10 14:40:00   来源:《中国西藏》

  西藏,一直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到西藏看一看,一直是我的夙愿。直到今年夏天,这个夙愿终于实现了。

  虽然渴望到西藏,但是,临到出发前还是有些忐忑。据说,西藏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去的地方,如果她不高兴接纳你,你会遇到很多麻烦,不说别的,到了这块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连呼吸都是个问题,即便是拉萨,大气含氧量也只有内地的三分之二。据说,有些人刚落到贡嘎机场,就不得不乘上返程的航班打道回府;也有些人则直接被送进医院的高山科病房;还有些人进藏后的行程尚未开始,住院费就花掉了一大笔钱……尽管如此,我决定还是带上家人去试试运气,因为,我实在经不住她的诱惑,尤其是我和老伴儿已过耳顺之年,如果再延宕几年,恐怕就没有体力和精力再上西藏了,那将留下终生的遗憾。特别是我孩子的朋友,正在拉萨讲学的索朗战堆教授为我们这次进藏行程做了精心的策划和周密的安排,并要亲自当向导,这使我们的底气更足了。

  启程前我们做了一些功课。我摊开地图反复浏览,对西藏六地一市的幅员、冰川神湖的分布、古刹名寺的所在了然于心,经与索朗战堆教授沟通,基本敲定了进藏后的行程。听朋友的忠告,我和家人提前一周开始服用高原红景天,据说这可以缓解高原反应。至于进藏的方式则选择乘火车,这样可以逐步适应海拔的升高。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全家老少三代六口踏上了进藏的旅程。

  列车过了西宁,就能嗅到西藏的味道了。这里的山与内地明显不同,变得雄浑而壮美,连绵的群山起伏跌宕,沟壑分明,丰满圆润,就像不断变幻美妙身姿的女神,在阳光和流云的映衬下,不断幻化出绚丽而神奇的色彩。由于海拔高,有些山上只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墨绿色的苔藓类植物,就像遮盖在女神身上的一张硕大的碧毯;有些山上均匀地分布着一簇簇塔坨般低矮的草丛,就像巨毯上刺绣的花朵;有的则像栉比鳞次的瓦片漫铺在绵延的屋脊上……这种感觉随着进藏的行程而益发强化。

  西藏多山,是一片山的海洋。唐古拉山绵延其北,喜马拉雅山耸立其南,东有横断山,西有昆仑山,中部有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脉是地球上最高也是最年轻的山系,全长2400公里,宽约200至300公里。这座山系中高峰林立,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0多座,超过8000米的有11座。这种巍峨高峰汇聚一起的现象,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观。众山竞高,气势雄伟,其中尤以珠峰独领风骚,造就非它莫属的一片风景,成为世界翘首瞩目的存在。

  我们没有训练有素的登山运动员的体魄和技能,对于喜马拉雅山只能空怀敬畏、望山兴叹。不过,在西藏的行程中,每一天每一程都是从大山中穿越的,从神奇的震撼中也萌生了一些感悟。从外行的视角观察,西藏的山有这样几种类型:一种是土山。整个山体都是由厚厚的土层堆积而成,经年的山水冲刷,形成一道道深深的沟壑,雕刻成或排箫状或波纹状或鱼鳞状或城墙状或人体状的形态各异、奇诡神秘、纵横交错的巨幅壁画。一种是石山。整个一座山就是一块森严的巨石,山上没有泥土,没有植物,只有山体的石缝像画笔一样勾勒出国画般的纹路,显得突兀而光滑、冷峻而奇崛、灵动而鲜活。一种是土石混杂的山。整座山体土石层叠,松散融合,平实自然。所不同的是,有些是沙土与卵石混杂,有些是沙土与不规则的石头混杂。看到那大大小小、光滑圆润、漫无边际的卵石群,令人立刻联想到,今天的世界屋脊,曾经是浩瀚的汪洋大海,进而联想到大自然神功造化的无比伟力。一种是整座山半是土石半是流沙。土石山与沙山界限清晰,泾渭分明,颜色迥异,土石的一半呈墨绿或灰褐色,流沙的一半呈淡黄色,在朝阳和夕阳的辉映下,色彩的阴阳反差犹显分明,让人感叹这一定是山神的杰作。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一座本来平缓的漫漫大山上,或山腰或峰顶异峰突起,陡然峭立,有的像蜿蜒的长城,有的像奔腾的雄狮,有的像悠闲的野象,有的像苍莽的林带……变幻无穷,令人称奇,让人生畏。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