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片茶叶是怎样到了雪域高原的?这里有一个奇妙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藏王得了怪病,怎么也治不好。一天他独自禅坐,清凉的风中飘逸着淡淡清香,只见一只从未见过的小鸟缓缓飞来,嘴里含着一片绿叶,神奇的是小鸟飞过藏王头顶时,那片绿叶恰巧轻轻落下,正好掉在藏王手里。藏王目送小鸟远去,绿叶的清香,让他不由自主地放进嘴中咀嚼起来,顿时神清气爽起来……后来,藏王的病不治而愈。于是,藏王派人四处寻找生长这片绿叶的神树。
经过艰难跋涉,那株神树被发现了,它就是生长在四川省名山县蒙顶山上的仙茶树,那片绿叶,当地人叫茶叶。于是,一条连接着汉藏民族的万里茶马古道,从四川盆地边缘的雅安通到了雪域高原,雪域高原上的人民开始有了饮茶的习俗,“宁可三日无粮,也不可一日无茶”,直到今天……据史料记载,自唐代以来,雅州(今四川省雅安市)不仅是茶马贸易中心,而且是茶叶生产中心,专门生产深受藏胞喜爱的砖茶。藏族民间总是把雅州和茶叶联系起来,有一首在藏区广为流传的藏地歌谣是这样唱的:“棕色汉茶垒成墙,高过了东方的山岗;雅州女子的温柔,比蓝蓝的江水还长……”
这个故事,次仁顿典不知听了多少遍;这首歌谣,次仁顿典不知唱了多少遍;在梦里,他千百次地“看到”生长这片绿叶的蒙顶山。
“喝了一辈子藏茶,我要到雅安看看藏茶是怎么出来的!”2000年底,退休在家的次仁顿典在儿子加央罗点的陪伴下,从拉萨出发,沿着万里川藏茶马古道沿途考察来到蒙顶山下,他要看看喝了一辈子的茶是怎样生产出来的。随后,他在川藏茶马古道源头、世界茶文化圣山——四川雅安的蒙顶山下安营扎寨,投资800万元建起了四川名山西藏朗赛茶厂,作为第一个走出西藏到内地建厂的藏胞,成了生产边销茶的第一人——他结束了藏族同胞只喝茶不做茶的上千年历史。
“你就是倒了,我也要把你拉起来”
一顿年猪肉,让次仁顿典选择了雅安
次仁顿典是老来创业的。退休前,他是拉萨市城关区政府公务员,女儿和女婿在拉萨市开了家“雪域酥茶商行”,经营的品种只有一个,那就是雅安生产的藏茶。熟悉茶行的人都知道,自古以来,藏族人民喝的边茶都来自四川雅安,但雅安对他们来说,那是一个遥远的地方,有条件出门的,大多坐飞机到成都,与雅安擦肩而过了。
“在藏语中,雅安的意思就是牛尾巴,而我也是牵着牛尾巴到拉萨的。”次仁顿典的老家在青海玉树,母亲西藏昌都的,父母亲都是经营茶的,在他11岁那年,跟着贩茶的舅舅拉着牛尾巴到了拉萨。喝着雅安的茶生活了一辈子,但从没有到过雅安,他产生了一个念头:“到遥远的雅安看一看,藏茶是怎么生产出来的。”2000年底一退休,他就准备到雅安考察。行前,正好有人托到代购一点高档藏茶回来,“生活水平提高了,多花点钱也行,能喝上高品质的藏茶。”
蓦然间,他顿生狂念:“喝了一辈子茶,我为什么不能到雅安生产好茶?”“带这么多的钱到内地办厂,人生地不熟的,谨防钱被打水漂!” 亲朋好友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次仁顿典回忆自己当时只身入川时,“连汉语都不会说,也没有一个朋友。”
“最关键的是,在此之前,没有一位藏族人会制作藏茶!”尽管藏茶在藏区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但历史上西藏不产茶,长期以来喝藏茶的(藏区)不会做,会做藏茶的(内地)不会喝。
2001年1月,次仁顿典的身影出现在了雅安街头,嗅着满城的茶香,他似乎找到了家的感觉。原名山县城东乡五村村委会副主任马登全至今还记得次仁顿典考察时的情景,当次仁顿典走进五里村时,正好遇上一村民杀年猪,便招呼他坐下来吃饭,并请他坐上首席。
次仁顿典欣然地坐下来,看着纯朴好客的村民,他高兴地拍桌子:“我的厂就建建在这里了!”让他喜出望外的是,五里村正好靠近“茶马司”,那可是明清时期管理边茶贸易的“市管会”,在中国绿茶第一县和川藏茶马古道的源头建藏茶厂,意义自然不凡。
更让次仁顿典想不到的是,名山县招商局的“一站式服务”,在一周时间内便帮他办齐了土地征用、工商、税务等手续,实现了当年建厂、当年投产的目标,更加坚定了他在雅安办厂的信心和决心。
说起建厂过程的艰辛,副厂长卫国是最好的见证人。卫国在原荥经茶厂工作,荥经茶厂改制后,他被次仁顿典请到了朗赛茶厂,“为了实现当年建厂当年投产的目标,我们在泥泞的工地上,铺上塑料布,收了整整一百万公斤原料。生产时,老总的要求是一炮打响,‘金叶巴扎’康砖茶要让藏族人民喜爱。”
在建厂期间,雅安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名山县主要负责人多次到现场检查指导,并要求相关单位和部门要支持朗赛茶厂的建设,没有领导的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到朗赛茶厂拉赞助、搞摊派。时任市委书记魏宏(现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拉着次仁顿典的手说:“你是第一位从西藏到雅安投资的藏族同胞,我们全力支持你把企业要做大,你就是倒下了,我也要把你拉起来!”
后来,雅安市委、市政府领导换届了,但关心支持各民族同胞在雅安发展的理念和传统没有变。原市委书记侯雄飞、原市长傅志康、现任市长刘守培曾先后到朗赛茶厂检查指导,市委副书记、市民族工委书记张锦明定点联系该厂,经常到茶厂现场办公,鼓励朗赛茶厂做大做强。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搞好边茶生产,让西藏人民喝上放心茶、满意茶”
一条茶马古道,把汉区和藏区联系到了一起
2001年11月18日,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首批50吨“金叶巴扎”康砖厂从朗赛厂启运,工人们给运货的汽车披红挂彩,次仁顿典十分激动,他还专门给驾驶员敬献了哈达。27日,辗转成都、格尔木、经汽车、火车运输的茶叶运抵拉萨市,他要求商行随货发放调查表。据《西藏日报》报道,5500条“金叶巴扎”不到三天时间,就销售一空,仅拉萨市内30个商家及销售店排队依次同茶厂签订供销合同。更让次仁顿典感动的是,拉萨市68岁的央金老阿妈对他说:“阿妈喝了一辈子的茶,就是没有喝过我们西藏人自己做的茶。今天总算喝到了!”10000多份调查表反馈的信息,满意率几乎达到了100%。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