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寺的阿尼,都要由各自家庭、亲友负责修筑尼宅一座,作为住处。1959年以前,尼宅的规格是每间不得超过4平方米,包括搭做饭的火炉在内。室内不得铺地板,房顶不得装光滑木板,只能是小圆木上盖树叶,在树叶上再填土压平、压紧。不得安床,只能睡地铺,地铺长度不得超过3尺长(1米),因为戒律中规定尼僧不得伸脚而眠,而要“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睡如弓”。不得二人一床和二人一屋,所以尼宅都是一个个一样大小的小单间。1982年以后,仍是由各自家庭承担修筑尼宅,每个寺院的尼宅规格一致,但各个寺院尼宅的标准有所不同。比如,道孚县的两座尼寺和炉霍县的两座尼寺最小,每间不超过5平方米。甘孜县的尼宅每间8平方米,排列很整齐。色达县拉荣地区的尼宅每间8—10平方米不等,可分为卧室、厨房两间。青海省、甘肃省、拉萨市尼寺的尼宅每间有8—15平方米,也有两三人住一间的情况。而且甘孜县、色达县、拉萨市的尼宅都有室内装木地板的情况。尼寺里除了佛殿和诵经堂以外,一般还有两三间公房作为保管公物的库房。
所有尼寺都有相同的假期制度,即每年放假两个月,春耕一个月,秋收一个月,尼僧可以回家帮助家里劳动。但是在家期间,不得动刀割粮食(不杀生戒),不能打粮食(脱粒中易踩死、打死虫子),所以在家也只能做些家务。西藏的尼寺中,有的尼僧离家太远,假期不回家,就两三人结伴外出“化缘”,所得上缴寺院,用于寺院集体开支和帮助无家供养的阿尼。阿尼平时如果有事需要回家,例如父母有病或家有丧事,或者需要进城买生活必需品和看病时,不得一人行动,必须两人同行,回寺后得向住持汇报。阿尼如有亲戚朋友来探望,事先要秉报寺主、住持,经同意后,阿尼才能出寺院与亲友们见面。一般寺院都有围墙,寺院外有专门接待来访者的客房。俗人不分男女不得进入寺内,更不能住在尼宅内。晚上阿尼必须回寺内住,不得留在客房与亲友同住。亲友来寺探望,每次最多两天。这两天中,阿尼可以与亲友们一起在草地、河边轻松地度过,吃到一些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和糕点水果。
(责编:顾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