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以前为一时期,在此称为“过去”,1982年以后为一个时期,称为“现在”。过去与现在相比,尼寺院的制度和戒律大体相同,但过去入寺者大多为父母作主,而且过去尼寺无人数限制,年龄在10岁以上就可入寺。现在有了信教自由的权利,多数是经个人自愿申请、父母同意、寺院“录取”之后,再由当地宗教局审批认可后方可入寺。经批准开放的各寺,“录取”是有定额限制的,而且必须是年满18岁以上的女性才可以申请。
尼寺的组织结构较简单,现在一般有三五人组成“寺庙管理委员会”,两年改选一次。每个尼寺都有一个住持,一个经师,一个管理员,其他是教师。较完整的寺院结构可图示如下:
堪布——相当于活佛,是尼寺中的最高学者,但只有宁玛教派的极少数人可取得此学位。
措钦——也叫住持,主管全寺学习修行。
洛本——即经师、教官,负责教读、讲解经文典籍。
翁则——负责寺庙的经济收支、生活、建设等管理工作。
格古——又分为涅巴格古和曲本格古两种。涅巴格古是翁则的助手,曲本格古负责大小法事的安排。
过去的藏区没有独立的教育体系,整个文化教育被寺院所垄断。女性只有当上尼僧才有机会学习文化。阿尼们从剃度入寺起,由寺院“住持”安排老师,一般是一师带三徒。尼寺院的学习一般经过两个阶段,首先是格楚阶段。格楚是初学者、学徒之意,是对新入寺的尼、僧的称呼。学习从认、读藏文字母开始,要求半年左右便能拼读所有藏文。还要学习寺院教规,以及最初的沙弥戒。每半月参加一次老尼僧们的诵戒课,这是尼僧特有的课。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考试,以背诵经文为主(所以很少有人能抄写和讲解经文)。考不合格者,寺院规定罚处为寺院打杂劳动一月,也有的寺院规定以给佛主叩头两万为罚。若有违戒律,根据情节轻重进行惩戒教改,严重者则开除寺院。然后是格聂阶段。格聂即正学女,这一阶段为期两年,学习经文典籍、佛教史、释伽佛本传、以及五戒、八斋、十善业、四谛、五蕴、十二因缘,还有缘起性空、三学(定、戒、慧)、三宝法(佛、法、僧),以及“尖佐”、“卓玛”、“几夏”等等。此外,根据各寺院经师的师资水平,学些文学、诗学等。大多数尼寺没有“五明”学科(即天文、历算、建筑、医学、艺术等)。尼寺的修习要求与僧伽寺院不同,没有对教义、教理等的笔试。尼寺也没有高层次的晋升制度,更没有到拉萨深造的机会(只有色达县拉荣尼寺和红原县瓦拉尼寺的尼僧可以参加所属喇嘛寺的“堪布”学位统一考试)。
(责编:顾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