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玛派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派别。它是最早形成的一个教派,以密宗(又称“密教”)为主,也吸收了苯教的一些神祗和仪轨。因该派僧人均戴红帽,俗称为“红帽派”或“红教”。“宁玛”一词,在藏语中含有“古”、“旧”二义。就“古”义而言,这一派自称他们的教法是公元8世纪,由莲花生传下来的。藏传佛教的其他教派是在11世纪以后创立的,宁玛派的历史比其他教派早300年左右,是最古老的一派。这一派自称他们以传承吐蕃时期所译的密教典籍为主,不同于佛教后弘期仁钦桑波等人所译的新密教经典。他们是在弘扬前弘期的经典法旨,所以称为“旧派”。
佛教密宗是公元8世纪从印度传到吐蕃的,其传承方式是通过师徒秘密单传。因此,既没有寺院组织和僧伽制度,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教义。9世纪中叶的达磨禁佛,主要是摧毁了佛教的寺院组织,消灭了佛教在政治上的势力和社会影响,而已深入到民间的密宗并未像显宗那样遭到毁
灭性的打击,以家庭父子兄弟单传的方式延续继承下来,没有间断。但是这些由家族关系传承下来的密法,掺杂了不少苯教的东西。因此,11世纪以前翻译的密宗经典和传承,与后来所传的密宗有很大的区别。此时所传的这些密教的师承,不像后来兴起的其他教派那样有固定的寺庞大的僧侣组织、系统的佛教教义等。直到11世纪中素尔波且·释迦迥乃祖孙三人系统地整理了宁玛派的经典,并建立了寺院,宁玛派才有了自己的活动场所,有了自己的典籍,有了一定规模的宗教活动,正式形成一个教派。此后,从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间,五世达赖和颇罗鼐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支持和发展宁玛派,建立了较大规模的寺院。后来,在我国的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藏族地区,以及锡金、不丹、尼泊尔、印度和欧洲的一些国家都建有宁玛派的寺院。
宁玛派的僧徒可以粗略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靠法术、咒语在社会上活动,他们不注重佛教教义的学习,也不注重佛教理论,这些人被称为“阿巴”,意即念咒的人,如防雹咒师等。这类教徒为数不少,至今仍活跃在西藏社会,通常可在一些冰雹骤降或红白喜事场合见到他们的身影。另一类像其他教派一样,有佛教经典,师徒或父子相授受,传承的系统比较稳定。因宁玛派的教徒分散、教法复杂、单线传两传承及组织涣散等特点,因而世袭家传是宁玛派最主要的教育传承形式。
宁玛派在修习佛法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修习者要选择一处偏僻荒凉的地方,在静思冥想中领悟该教派的理念。这种修习方法不强调对场地的选择及仪轨的选择,也不必聚众祈祷。因此,长期以来多数宁玛派僧人没有固定的寺院,修习分散,戒律不严,平时分散务农,有宗教节庆时才聚集活动。宁玛派僧人远离社会的政治纷争,从来没有掌握过政权。
(责编:鹤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