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教方面,噶当虽有密法,但未广传。大师阐发密乘精要意义,提出许多实修方便。由于无上瑜伽方面对幻身光明的修法提出不共教授,造《密宗道次第》对学习密教的过程,详作规定,特别是规定无论显教、密乘均须按规遵守律戒,这样就形成了独特的风规,奠定了格鲁派的基础。
在见地方面,大师得萨迦派僧仁达瓦的帮助,通达了中观应成派见。藏传佛教教派除格鲁派外,还有宁玛、噶举、萨迦、觉囊等诸派承认世俗性空、真如本性、如来藏属胜义不空、胜义有论。大师提出应成派见,认为无论胜义、世俗皆是由分别心假名安立,除假名外皆非实有,成立毕竟空说。格鲁派本着中观应成派立论提出了与其他派别不同的八点作为本派特点:
(1) 不许有阿赖耶识。
(2) 不许有自证。
(3) 在胜义虽不可得,在世俗中施设外境是有,不破外境。
(4) 立敌共许所依法,不必言陈尽同,故不取自立之因而立量,随顺他宗说应成语,亦成正比量。
(5) 三乘各自资粮道中即生一切法无自性见,各自得圣道即已是一分证二无我。
(6) 执谛实以三毒一分为性,非所知障而为烦恼障。故执实属烦恼障。
(7)灭法待因而生,故是有法。
(8)因灭法有故,过未二者非有为非无为,现在成就是实(一般承认灭法是无为)。
立此三遮五立以别于他宗。立缘起理,不许另立实体,不许阿赖耶,不许有自证,不许无外境,此三者均为遮破唯识之说。破赖耶,破自证分,即破识有实体,凡属待不待名言安立,而有者则为有自性,有自相皆是所破,如本觉、觉性、如来藏等皆属应破之列。但这里有个问题,就是业果所依的问题。应成派以外他宗均承认业果所依必是实体(实事),若不是实体,诸法刹那生灭,所依亦随之生灭,那么如何来保持业果不失。所以小乘承认极微或五蕴为实体,为业果所依;大乘唯识承认阿赖耶识为所依;中观自续承认意识流(识相续)为所依,而应成派说业果所依亦是依于蕴上唯由分别安名之“唯我”,从而引起我想,我造如是业,我受如是果。因缘和合安立假名,自有业果作用,不须另立所依实体。若先立一个实体即为自体有,不须观待安立名言即有,破坏唯名假立的缘起学说。那么要问这个分别心是什么,应成派答复说分别心亦是由分别心安的假名,都无实事。一切法都是由分别心、安名处、假名三者因缘和合安立而生,因缘散后归空,这假名的业果所依岂不亦随之断灭,如何能保持其连续性?说一切万法皆分别心安立假名,即使“涅槃”、“胜义”亦是分别所安假名,这分别心和安名处在未安名前又在何处?是否突然而有?分别心安的假名,这能安立者又者谁?诸法变了,分别心是否随之而变?总之,从前世到后世,从凡夫到成佛中间必然有一个不变的分别心作为根子不动,才能保证贯彻始终。所以要承认有一个有实体能统摄万有之真性,此性为体,分别心为其用,用虽随缘而体不变。当然,“实有为中观之所应破”,但亦要承认是有此真心。万法安立假名者是此心,无明实执的也是这个心,业力负荷者也是此心,任持前因后果的规律性而不断的也是这个心,悟后转成佛智都是这个心,故摄万法皆为一心。佛与众生本是一心,由于无明实执障复而不显了,随着险障去执,本性功能逐步显发出来,从分别心转成一切种智都是此一心,若非此心,岂另来一心?故迷悟染净的根本均是一心。此心是实有,非安立而有。是本分天真,任运成就,非是造作。此本性真心看不见、摸不着,只有现量亲证,不能以比量可以推测,再精细的逻辑,无懈可乘之论证,都推断不出,若不能亲证则凭佛语经教得知,此真心是万有的总体,或称法界,或称涅槃,均非空无,佛说涅槃最真实。《法界赞》中说:“凡是佛所说,宣讲空性义,皆为灭烦恼,非谓灭法界”。
有此真心,缘起性空皆能建立,心性空,空是体,体无生灭,缘起即体之用,用有生灭。性空出缘起,缘起归性空,故证佛智能有二现。佛智分为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如所有智缘空性胜义,尽所有智双缘二谛,佛证空性,入空性定,二现沉没缘起归空,佛从定起,二现起现,缘起又生。由于佛已证空性,了知缘起如幻,能现空双运,但证明佛入空性定,并非无心,出定后佛仍有知,二现前后均是一心,非另有心,也不成断灭,不随二现起没变化,故此心是真心,是无为性。同时也证明缘起性空(空有)是一直存在的。
尽法界是一个大缘起网,纵经尘沙劫数而缘起因果毫不紊乱,其中必有一纲为之连贯,缘起千千万万,而真心只有一个,这就是自心本性。
再从缘起性空的关系来看,此心是空性故缘起能依空而生。本派亦说空性虽是无为、不动,而是有法,“灭谛待因而生,故是有法”。此空有随缘之性,能为缘起所依。不过他们说为空性,别派则说为法界,无始以来业果因缘支分,必然包在此大空法界之中,只是缘起没有聚合,未曾出现,未安立名言,我们不知其“有”而已。所以谓之甚深空性,不可思议。若说凡不待分别安名的皆是无有,即在本派亦不许空性之中全无所有,只承认空的是实执,不空缘起。故说未安名言者皆说为无,这是断见,是拨无因果。
即以二谛双融来看,二谛双融亦在此一心之中。缘起显现有,是在心头上现;了知所现本空,亦是心上所了知,若无此心则谁现,谁知?故均归结在此能现能知的一心之上。此能现知之心即是真心,当然指未起实执分别之心。真心非如木石是以觉知为性。故此二谛双融,即现空双运如幻,凡属心宗,皆所共许。
中观自续派许自心有真实成就,属胜义有;中观应成派许无论胜义世俗皆由名言的缘起安立而有,非是实有,而是性空。然应成派亦曾说除去烦恼实执则显出空性,空性即清净心,证清净心即成佛,可见亦是承认有心的,而非绝对的空。
归结起来,格鲁派认为成佛证涅槃即证诸法法性、空性,为胜义谛;宁玛、噶举、萨迦、觉囊认为成佛为见佛性、见自心本性、本有,为胜义谛。在世俗谛上各派均同为缘起性空论,在胜义谛上则两种观上尖锐地对立,一主空,一主有。这空有这争在印度也持续了数百年之久,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来,说“空”是佛说的,说“有”也是佛说的,各有经论作为根据,释迦牟尼说法四十九年,在早期他说的四法印:苦、无我、无常、不净,在涅槃时又一反前说,说常、乐、我、净。可见既同为佛说,即应皆是佛教而非外道。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龙树在前,无着在后,其间相隔一二百年。既有龙树的空宗,何以又来无着的有宗?空、有二宗,号称二大车乘,可见二宗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这就是结论。
(责编:西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