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格鲁派行持的殊胜
西藏学者有谓经中所说断酒和不非时食等戒,是为信解小乘者说,大乘人和已见真性者则无须此束缚之法。因此,不仅对于出家者所应保持的行持弃而不顾,并且任意脱卸三衣,破坏清净律仪,致使佛教徒具形式。法王 宗喀巴大师见此现象,心极悲愍,因念佛教基础,本是增上戒学,对于断酒和不非时食,以及授食等微小戒法非常重视,他是以身作则一一依律而行。他在入密乘时,也依密经中说的“外护声闻行,内悦集密义”而安住律仪之中,修习二种次第瑜伽等清净行持。此外,大师更于菩萨律仪和金刚乘律仪中所说一切遮制分齐,亦勤守护,如眼中珠。
西藏大德打仓巴初对于法王宗喀巴大师的著述不甚满意,曾设十八个问难,后因见到大师的清净行持,生起信敬,并作偈赞扬说:“有持律者谤密乘,诸密乘师亦诽律,了达佛语不相违,善修持者(指宗喀巴大师)前敬礼。”“学显讥密为食法(意谓耽着饮食之法门),持密毁显是空谈,显密不全难成佛,善了知者(也是指大师)前敬礼。”第五世达赖善慧海大师亦说:“具足希有清净戒,勤修广大菩萨行,密习殊胜二次第,愿遇善慧胜者教。”格鲁派中真修实证之士,不胜枚举,他们的懿德美行,都能保持了 宗喀巴大师的作风。
4、格鲁派密乘的殊胜
在密部的数量和灌顶、三昧耶戒、近修,以及曼陀罗的事业、次第等方面,宗喀巴大师都依据密经和印度大德的释论,阐发入微,使后来修密宗者,得到殊胜教授。西藏古代有些学密者对于密乘根本经中所说二次第的纲要,当如印度得大成就者一样,依据释经,显示本经之义不甚了解。他们妄认为密经相续和大成就者的论典,只是供博学多闻增长知识的工具,于是竟视若无睹;反而对于一束小纸上所写的修行口诀,认为是最上教授,并说它比诸大经论更为殊胜。对那些口诀教授如果发现到与密经和印度大论典相违,他们也仍认为它是殊胜教授。这种妄计,是由对于广大正法,既缺闻思,亦未修习;对圆满道体,仅于一种教授,听闻修习;对于支分不全,少许暖相,认为已得定解和高上修证;甚至有些人对于经论中所说要义,谬解倒行。
宗喀巴大师对于四部密宗,一切道次,不但以历代相承的教授作为依据,并且汇通本经释经等密经,以及大成就者的标准论典,对于道的体相和数量、次第、以及如理修持而生证德的方法,断过、除障和修行证果的方法等都能如理抉择。以了知一切经论,皆是修行证果的教授者,即为格鲁派的极殊胜处。
5、格鲁派兼具各派教义之胜
西藏向来相传的上传戒律和下传戒律等所有戒律传承、讲说、以及一切行法;从阿底峡尊者等迦当派大德所传的菩提道次第和菩提心教授等,峨洛札瓦师徒等所传俱舍、现观庄严、中论、因明等大论讲传,麻巴和廓洛札瓦等所传集密;惹、卓、雄等所传时轮;萨迦本积达师资所传胜乐和喜金刚;玛玑喇嘛等所传大轮金刚手;惹、觉、当等三位大德所传红黑怖畏等四部曼陀罗灌顶和密经讲传、以及生圆二次第等一切甚深教授;并迦举派中法义心要的乐空大手印、那若六法、尼古六法等,以上藏地所有甚深教授,在格鲁派中无不兼具并包各派的胜义。
格鲁派还具备五明学处,若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以及文法、算术等世间艺术,亦甚丰富。因此,格鲁派的正法宝藏,是把从上释尊的正法雪山所流出显密深广一切教授河流,而复使之汇合为一的广大法海。
(责编:鹤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