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藏佛教寺院音乐的地域文化传统及特征
羌姆神舞表演
西藏佛教寺院音乐经过1300多年的衍变和发展,形成了一个适应各教派的寺院仪式活动需要的音乐体系。它以西藏佛教信仰体系与修持为其深层的核心内涵,以其本土文化传统(主要为苯教文化)为深厚的基础,以其固有的本土世俗民间文化和中原汉民族,周边印度、伊斯兰国家、地区的音乐文化构成多元文化背景,形成较为完整、发达和系统的西藏佛教音乐文化丛结构模式。这一寺院仪式音乐结构模式与西藏世俗民间音乐文化之间在乐器的选择、演奏形式、调式调性与音乐结构、音乐风格等方面既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又存在某些区别,充分体现出西藏佛教寺院音乐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对吸收融合的音乐文化形式的改造、整合以及西藏佛教寺院的巨大创造性等特征。
西藏佛教寺院音乐文化的成熟、完美与体系化,是与西藏佛教本身的信仰体系、教理教义、习修次第、仪式行为等的成熟、完美、体系化相随而成。西藏佛教寺院音乐文化一旦形成较成熟、完美的体系,即随同西藏佛教一道,跨越地域、民族、文化的界限,从中心发源地向外辐射传播,并使之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系统的音乐文化之间相互碰撞、融合而产生涵化、流变,形成藏传佛教寺院音乐本原模式的变化体,呈现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系统的特征,极大地丰富了藏传佛教音乐文化的内涵和形式。
历史上西藏佛教和佛教寺院音乐主要是向藏民族文化系统和蒙古文化系统的各民族、国家、地区传播,现代则逐渐向欧洲、北美洲的某些国家、地区和亚洲的台湾地区传播。西藏佛教寺院音乐在被传播、流行地涵化、流变有其一定的规律,当西藏佛教寺院音乐传播到藏文化系统的藏区各个寺院时,变异主要发生在寺院外道层仪式音乐(礼仪音乐卡尔乐),内道层和中道层仪式音乐甚少变化,也即内道层、中道层仪式音乐内固性强而外道层仪式音乐可变性强。而当西藏佛教寺院音乐流布到蒙古文化系统的各藏传佛教寺院中时,由于蒙古文化系统所特有的文化传统和地域环境以及蒙古藏传佛教的特性所决定,不仅外道层仪式音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道层和中道层仪式的某些音乐形式也发生了变异、稀化的现象。构成广大藏传佛教流传区域内的多元性和多样性的音乐文化形态。对于藏传佛教音乐文化整体性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展。
(责编:翟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