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气四瑞图》 摄影:闫洁
原标题:绘在墙上的生命哲学
在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回廊的一角,一位同行的学者指着《六道轮回图》的壁画对我说:你看,藏传佛教的轮回只讲摒弃人贪、嗔、痴三种罪恶,追求天界、非天界和人界的三善趣,并不能像汉传佛教的轮回一样追求净土和完全解脱。
他所指的这幅《六道轮回图》几乎在藏传佛教的每一座寺庙的壁画上都有。画面上一个红脸、怒眼圆睁、头顶骷髅、人身兽尾、獠牙大口的阎罗法王环抱着轮回的三层圆轮。图的中央是使人陷入轮回的“贪、嗔、痴”三毒的象征物鸡、蛇、猪,外面是黑白解脱两道,象征众生在善趣、恶趣轮回转中所做的善业和恶业。再之外是六等分的轮辐,画着三善趣与三恶趣的转生之相,最外层是十二缘起。而佛像画在圆轮之外,表示佛已经跳出了轮回。
我回答说,除了汉传佛教的轮回,我也见过德国中世纪希德格修女的神视图像,其中也有一幅跟《六道轮回图》很像的《世界的构造》图。不过,在我见过的各种文化的轮回与世界观图像里,也只有《六道轮回图》的画面如此形象具体,因为与其他宗教的纯粹理念表达不一样,在藏区,这是与信众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实在在的生命指南。跳出轮回是信徒们最终的梦想,而实际上绝大部分的人,还是只能一世世在轮回中沉沦。这样的生命指南,画满了藏区3000多座寺庙的所有殿堂、回廊和门洞的墙壁,整个面积加起来可能达到350万平方米之多!
《和气四瑞图》也是一幅几乎遍布所有寺院的著名壁画。画的是树林里四只动物叠罗汉的画面,最下面的是大象,其上是猴子,然后是山兔,最上面是一只羊角鸟。故事版本很多,有一个讲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嘎西的地方,那里的森林里有一只羊角鸟、一只山兔、一只猴子,还有一头大象,四动物和睦相处,安稳度日。一日,四动物商议道:“我们应恭敬最年长者。”大家一致同意以烈卓达树作为参照,对比相互之间长幼顺序。结论是羊角鸟最年长,其次为山兔,然后是猴子,最后是大象。自此之后,四动物间无论日常起居或行走外出均按长幼顺序次第相携。有时行进到山势较陡地方,大象身上蹲立猴子,猴子肩扛山兔,山兔头顶站立羊角鸟,以示老幼有序。还有一个故事是说四动物友爱互助,在树林里相互合作摘取高处的果实分享。这就是藏族文化里尊老爱幼或者团结互助的故事,道理与其他文化无异,却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所谓的民族传统文化,就是这样细碎到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里的。壁画是普通藏族人的图书馆。如果说内地汉族家庭都会以三字经、千字文给幼童启蒙的话,藏族平民家庭的小孩在寺院里奔跑、玩耍,未必懂得大人顶礼的佛像是什么,却能仰头在壁画里学到最初的人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