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时30年开展的藏文“大藏经”抢救工程取得实质进展。抢救纳塘版《丹珠尔》大藏经已刻制7万余板,即将完成,《甘珠尔》藏文大藏经印制发行进展顺利。
佛教将“佛、法、僧”视为三宝,藏文大藏经属“法宝”重要组成部分,分为教说翻译、论著翻译,音译为“甘珠尔”“丹珠尔”,共收佛教书籍4569种,不仅包含佛学著述,还涉及医学、工艺、天文、历法等自然人文科学,被誉为藏族古代社会“百科全书”。
藏文大藏经首个刊刻本出现在明永乐年间,此后明、清、民国各时期都陆续刊刻过大藏经,主要由藏、汉、蒙等文字写就,字数尚未统计。目前国内外有12种《甘珠尔》,4种《丹珠尔》,藏文版分纳塘、夏鲁、理塘、德格等版本。
始建于公元1033年的纳塘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境内,属于藏传佛教噶当派。相传《大藏经》最初是在纳塘寺完成收集整理,后被区分为《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后世大部分《丹珠尔》都是以纳塘寺的《丹珠尔》版本为底本刊刻印刷而成。
佛协西藏分会副会长直贡穷仓·洛桑强巴活佛介绍,西藏现存唯一一版木刻板《甘珠尔》也来自于纳塘寺写本,共100部,是西藏所编有关佛陀所说教法的总集。
记者在木如寺看到,刚刚印好的《甘珠尔》“大般若经十万部”整齐有序;淡淡的纸墨香中,38名印经工人两人一组,经版置于其间,一人刷墨,并将纸固定于印版拓面,另一人手持滚筒印刷后迅速扬起,一页经书即成。
木如寺始建五世达赖时期,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目前西藏仅有的一家佛经印刷厂,依旧采用古老的雕刻印刷。截至目前,累计刊印发行2000余套《甘珠尔》,远销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国。
“西藏的大小寺院除了各自收藏不同版本的《甘珠尔》,但几乎都供有一套木如寺刊印的版本。印制《甘珠尔》不仅受到寺院僧人的欢迎,也赢得了信教群众的赞誉。”直贡穷仓·洛桑强巴活佛说。
除了恢复印制《甘珠尔》,30年来,中国还积极进行《丹珠尔》藏文大藏经刊刻工作。《丹珠尔》共225部,主要收录佛弟子及后世佛教学者对佛经的论述,包含诸论师之教语、注释书、密教仪轨等《甘珠尔》未曾网罗的内容。
“一些年长的喇嘛不愿将经书轻易示人,但不能将佛经只供养在那里,而不与信众的精神生活发生联系。经过反复沟通,我们最终从哲蚌寺和色拉寺分别借来两套纳塘版《丹珠尔》。”佛协西藏分会副会长、《丹珠尔》藏文大藏经办公室负责人达扎·单增格列活佛说。
据记者了解,《丹珠尔》刊刻工程耗资1000多万元,除了政府投资,其余资金主要来自信众捐款;经板木材专程前往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采购;资金、木材到位后,组织西藏著名的“雕刻之乡”拉萨市尼木县普松乡农民刊刻,30年来,刻工们代代“接力”,刊刻从未中断。
每天一早,30余名刻工怀抱经板,小心翼翼将纸质经文铺于板上,利用刻刀一笔一画刻出藏文“乌金”字体经文。经板为双面刻制,每面7排经文,一块经板需刻制一周。
达扎·单增格列活佛说,为确保经文准确无误,佛协组织专家成立校对组,取三套由经板新印制的经书,一个念,两人看,相互纠错,确认无误后运往木如寺保存、印刷。“木刻经板一是为了保护传统印刷技艺和传统经书形式,二是方便寺院将其当作圣物来供养”。
据了解,截至目前,纳塘版《丹珠尔》大藏经刊刻工作已完成73000余块经板,其余经板今年内将全部完成。木如寺同步印刷的经书,定期返还给各个寺庙;海内外信教群众的订单也源源不断。
“今年,西藏将继续推进《甘珠尔》藏文大藏经印制各项工作,同时积极开展保护和抢救《丹珠尔》大藏经木刻板制作工作,确保经书得到有效保护,满足信教群众的需求。”佛协西藏分会会长珠康·土登克珠说。
(责编:周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