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耶寺是藏族文物古迹中历史最悠久的著名寺院,也是吐蕃时期最宏伟和最壮丽的建筑。寺内珍藏和保存着自吐蕃王朝以来西藏各个时期的历史、宗教、建筑、壁画和雕塑等多方面的遗产,集西藏古代文明之大成。
桑耶寺建筑规模宏大,总面积约25000平方米,据说是以古印度婆罗王朝高波罗王在摩揭陀所建的欧丹达菩黎寺为蓝本兴建的,也有人根据整个寺庙的建筑布局和密宗的“曼陀罗”相似,认为它是仿照密宗的曼陀罗建造的。
整个寺院的布局,按照佛经中的"大千世界"的结构设计而成,乌孜大殿是桑耶寺的主体, 建筑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象征世界的中心——须弥山。大殿坐西朝东,高三层,式样别致。每层殿堂的空间很高,一般5.5米到6米之间。大殿的建筑风格十分独特,底层采用藏式建筑,中层采用汉式建筑,上层采用印度式建筑。各层的壁画和塑像也都按照三种方式绘塑而成。这种融藏、汉、印于一体的建筑格调,在建筑史上十分罕见。正因为乌孜大殿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桑耶寺也被称为 “三样寺”。
大殿四方各建一殿,象征四大部洲;四方各殿的附近,各有两座小殿,象征八小洲;主殿两旁建有两座小殿,象征日、月;主殿四角建有红、白、绿、黑四塔,分别代表释迦牟尼出生、成佛、讲法、涅槃四件大事;塔周围遍架金刚杵,形成108座小塔,每杵下置一舍利,象征佛法坚不可摧。此外,还建有护法神殿、僧舍、经房和仓库等。全部建筑的外围有一道椭圆形围墙,象征铁围山,四面各开大门一座,以东大门为正门。
大殿和甬道回廊里均绘满了各种题材的壁画。除了常见于其他寺庙里的传统宗教绘画外,还有“西藏史画”、“桑耶史画”、“莲花生传”、“舞蹈杂技”等。其中,“西藏史画”描绘了藏民族重大历史事件,包括藏民族起源的古老传说和宗喀巴大师创立格鲁派等。壁画长92米,洋洋洒洒,恢弘壮丽,被誉为西藏的“绘画史记”。
大殿正门南侧墙边有一块石碑,据传为赤松德赞所立,碑上古藏文记录了赤松德赞于公元779年发布的正式以佛教为吐蕃国教的敕令。大门正廊上还挂着一口历经千年的唐式古钟,这是西藏历史上铸造的第一口铜钟。
今天的桑耶寺,是18世纪重建而成。虽然历经沧桑,桑耶寺仍保留了传统,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四派如今相融无碍地共存其中。此外,桑耶寺现有佛学院一所,是西藏山南地区僧人修学和深造的最高学府。
改革开放以来,桑耶寺获得新的发展。1996年,桑耶寺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桑耶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近年来,政府斥巨资对桑耶寺进行了多次维修,历经千年的桑耶寺已成为藏南最重要的宗教圣地和旅游景点。
《贤者喜宴》曾赞桑耶寺说:“此寺系一难以想像之建筑。此世间无以伦比之寺院”。桑耶寺之建筑何以难以想象,桑耶寺何以是世间无以伦比之寺院,留待有缘人去体会。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责编:翟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