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

首页 > 藏传佛教 > 新闻聚焦

穿越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

伍振   发布时间:2013-06-19 14:51:00   来源:中国西藏

  大金瓦殿的美丽传说

   塔尔寺里在自动取款机前取款的喇嘛
塔尔寺里在自动取款机前取款的喇嘛

   塔尔寺的主殿是大金瓦殿,藏语称为“赛尔顿庆莫”,意为金瓦,面积约450平方米,最初建于公元1560年,是寺中最主要最古老的建筑。康熙年间(1711年),青海蒙古郡王额尔德尼布施黄金1300两,白银1万多两,把屋顶改为镏金铜瓦,形成了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因而称为大金瓦殿)。后来又在檐口上下装饰了镀金的云头、滴水的莲瓣,处处精致,使这尘间也有莲池佛国的景象。屋脊的飞脊装有宝塔及一对“火焰掌”,四角设有金刚套兽和铜铃。大殿的底层为硫璃砖墙壁,第二层是边麻墙藏窗、金色梵文宝镜,大殿内的柱廊都用藏毯包裹着,上方高高地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梵教法幢”。

  步入大殿,迎面便是那12.5米高的大银塔,塔上缠裹着十方信众送来的数不清的白色哈达。塔上一个小小的盒龛里,宗喀巴大师微笑的面容俯瞰着长跪不起的人们。殿的二楼,是一周只有两、三米宽的回廊。幽暗的光线下,是酥油灯不灭的灯火。晃动的灯影里,是喇嘛们低声传来的诵经声,那高高供着的35尊镏金的铜佛像在无声中指点着另一种江山。

  关于宗喀巴大师的故事和传说不胜枚举。每年的藏历十月二十五日之夜,藏区所有僧俗都要为他举行忌辰供祀,在屋顶或窗外燃灯供养。那个夜晚,灯火比天上的繁星更多,更美丽,更是将每个人的心房照耀得如同佛堂一般明亮。每个人都在灯火的辉映下,用美好的诗句放声礼赞宗喀巴大师。

  传说宗嘎巴大师的母亲是在荒郊野外产下灵童的,他诞生以后,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树上十万片叶子,每片叶子上都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另一种法相。宗喀巴16岁去西藏深造,6年未回。母亲盼儿心切,让人捎去一束白发和一封信,要他回家一聚。宗喀巴接信后,为学佛教而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1幅,并写信说:“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指宗喀巴出生处的那株白旃檀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我见面一样”。第二年,即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母亲香萨阿切在信徒们的支持下建塔,取名“莲聚塔”。此后180年中,此塔虽多次改建维修,但一直未形成寺院。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禅师仁钦宗哲坚赞于塔侧建静房一座修禅。17年后的万历五年(1577年),复于塔之南侧建造弥勒殿。至此,塔尔寺初具规模。所谓的塔尔寺,就是先有塔后有寺,即先有莲聚塔,后有塔尔寺。现在,那颗被包裹在金塔中的菩提树,据说仍然活着,而且其根展延到门外,繁衍出同根的另一株菩提树,成为神奇的一景。

  在香火鼎盛的塔尔寺,在祈寿殿小小的院落,我看见了宗喀巴大师的母亲背水倚靠过的那块青石,它矗立院中,阳光透过白旃檀树的叶片洒落下来,上面是斑斑点点的光斑,似乎有一种光芒笼罩在上面,人们在虔诚地焚香跪拜,念念有词,这块石头已经不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是神圣的所在,信仰的所在。

  大金瓦殿内彩绘琳琅满目,酥油灯长明,异香氤氲。所供的神佛前多放置历代班禅或达赖大师的相片。宗咯巴大师像左手执剑,右手托佛典,与汉族的文殊菩萨无异,传说大师就是文殊的化身。这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汉藏文化的交流融合。此处有一块“光明重地”的牌匾就是于右任的草书。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