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杂·丹增曲扎活佛正在接受本网记者的采访 摄影:刘闫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同一年,新杂·丹增曲扎在西藏山南错美县出生;
1955年6月,5岁的新杂·丹增曲扎被认定为西藏自治区山南区浪卡子县新杂寺第十四世活佛;
1959年的西藏民族改革,年仅9岁的新杂·丹增曲扎走出寺庙,成为了山南扎囊县卓玉乡民办小学四十一个孩子的老师;
……
9岁成为小学教师,他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亲身经历西藏民主改革,给他留下了怎样的记忆?走上自治区领导岗位,他又见证了西藏怎样的发展变化……带着好奇、疑问和忐忑的心情,记者扣响了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西藏山南浪卡子县新杂寺第十四世转世活佛新杂·丹增曲扎的房门。新杂活佛热情地将记者一行人迎进房间,边打招呼,边拿起工整摆放在桌上的领带,对着镜子端正地带上,又认真地整整衣服,才落座。正式采访开始前,他见随行的摄影记者蹲在地上举着相机,看着很辛苦,便好几次伸手指向旁边的椅子请他坐下,直到摄影记者坚持说角度低些是为了取景方便,活佛才点了点头。
以活佛身份架起政府和百姓间沟通的桥梁
谈起自己多年来的履职感受,新杂活佛感触很深。“双重身份,在履职方面是很起作用的。我下乡去是以活佛的身份,当地民众非常喜欢我,他们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跟我说。”说到这,新杂活佛脸上不由露出欢喜和自豪的笑容,“我看到了老百姓,心里又踏实又亲切,他们也是一样。基层的声音我听着比较方便一些。至于怎样把问题解决好,自己要先想一想,然后进一步加深了解,这样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新杂活佛经常深入基层调研。“老百姓的难点问题、热点问题,我都要如实汇报给上级部门。对于上级部门的政策,我也要进一步给老百姓进行诠释。比如说,西藏自治区有很多针对农牧民的优惠项目,但优惠的标准是各有区别的。”从2005年到2008年,新杂·丹增曲扎出任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行署副专员,在此期间,他目睹了安居工程给农牧民带来的改变。“老百姓的房子要改造的时候,每家每户的补助标准根据实际情况会有很多区别。有些是补助一万块,有的补助一万五,在边境贫困的地方甚至达到五万甚至七万五。比如,全国最小的乡——玉麦乡,2005-2006年的时候只有7户共28个人,像这些地方的补助标准就达到了七万五。而对于经济条件比较富裕的地方,补助的标准会低一些。类似于这样的情况,我都要给老百姓解释,他们听了之后都恍然大悟,而不是只说“电视上、收音机上说的是怎样的。”
一个提案,让我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大明星”
说起自己印象最深的提案,新杂活佛告诉记者:“2002年,很多商户跟我反映,由于垄断导致西藏的机票价格太高。深入调查研究后,我就提出了“开放西藏航空港”的提案。这个提案当时得到了一些答复和解释,并且是以藏汉两种文字答复的,我觉得有些解释是有道理的,比如一些现实条件上的不足,但是并没有完全得到落实。于是在2003年,我又把这个提案提出来,当时,这个提案受到了很多媒体的关注。后来,提案被送到了国家民航总局,西藏的航空港很快就开放了。”那一年,一向低调的新杂活佛受到了“明星般”的待遇,“很多老百姓认出是我,都来跟我握手,说‘你就是那个提出开放航空港的人,你把我们的声音传出去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