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

首页 > 藏传佛教 > 文章

达拉岗布寺

   发布时间:2005-07-04 10:18:00   来源:《西藏寺庙》

  达拉岗布寺,在山南地区之加查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东、计乡西北约4公里的达拉岗布山顶,海拔4150米。
              
  达拉岗布寺,略称“岗布寺”,是塔布噶举派的祖寺。始建于1121年,由塔布噶举派的祖师塔布拉杰创建,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据《青史》、《红史》等藏族文献记载,塔布拉杰,意为“福宝”,本名“索南仁钦”,西藏著名佛学家。1079年(藏历绕迥之土羊年)出生于藏南塔布地区的“涅”地方(今隆子县),属尼氏家族(西藏古氏家族之一),父亲叫尼瓦嘉波,母亲叫雪谟萨伽江。他幼名叫“达瓦循努”,少年时学医,以精通医于是医道驰名,人称“塔波拉吉”(意为塔布地方的医生),后因他后期常住在他自己兴建的岗布寺,又称“岗布巴”。20岁时妻子不幸去世,因而悲观厌世,在26岁时出家依贤巴岭巴授具足戒,后从玛裕罗丹闻习《胜乐》和《大宝六庄严母》等许多灌顶法类,又依嘉裕瓦、柳绒巴、久日贡喀巴诸上师听受了许多噶当派的教法,又拜阿闍黎绛曲散华大师为师研习修行教授,仅修13天即获得生起“不败坏三摩地”;32岁时赴后藏甄地(今聂拉木附近)拜米拉日巴(1040~1123)为师学修脐轮火阿通(密乘圆满次弟根本法之一)和脐轮火法(名猛厉火或绝地火),生起了无边征相和特殊征相,并学到了许多密宗教授法门。他有著作四十多种,颇具影响的有《解脱道庄严论》、《噶当教法次弟论》、《玛尔巴和米拉日巴传》等。他精通佛学,尤以“噶丹”和“大手印”两种法流相结合而著称。教授时视徒众机宜分别传授“方便道”或“大手印”,开创一代噶举派教法新风,他的功德美誉传遍西藏,青海、蒙古、云南等地。1121年(北宋宣和三年),在米拉日巴的谕示下,塔布拉杰从沃嘎(今桑日县境内)来到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加查县和朗县之间的“岗布日楚”。据《汉藏史集》记载,塔布拉杰在岗布寺“修习各种禅定,获得许多先知神通,境心融合,自在圆满,获得彻悟”。后于1153年(77岁)在此圆寂。塔布拉杰在世之年以该寺为其根本道场,广收门徒弘传佛法,形成了佛教后弘期著名的塔布噶举派,故史籍中称他为“岗布巴”(意为岗布地方的大师)后来他的门徒中又有4人(即:帕木竹巴、蔡巴向、达玛旺秋、都松钦巴)在前后藏建寺收徒,形成了塔布噶举的四大支系(即:帕竹噶举、蔡举的四大支系(即:帕竹噶举、蔡巴噶举、拔绒噶举、噶玛噶举),其中帕竹噶举中又衍生出八个小系(即:直贡巴、达隆巴、主巴、雅桑巴、绰浦巴、修赛巴、叶巴、玛仓巴),遂有该教派的“四大八小”之称。
              
  达拉岗布寺,占地面积达10000平方米(东西长200米,南北宽50米)。寺庙建筑依山体呈东西向一线分布,北靠山巅,南临雅鲁藏布江河谷。主体建筑群分为上、下两个层次,分别位于山顶崖上及山腰坡麓地带。山顶崖上的建筑有2处:塔布拉杰修行室,高二层,有柱12根,仅有一条小道可沿崖壁通达、朱布德,为僧从集体修行的地方,距塔布拉杰修行室约300米,高二层(上层已毁,仅有底层,有柱8根),墙体高4~8米。山腰坡麓地带的建筑为达拉岗布寺的主体,由西至东有塔林、佛殿、曲康宁玛、拉布让、讲经场及杜康大殿等,气势宏伟。
        

我要留言: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