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

首页 > 藏传佛教 > 文章

查嘎尔达索寺

   发布时间:2005-07-04 10:15:00   来源:《西藏寺庙》

  查嘎尔达索寺,在日喀则地区之吉隆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南、宗嘎至吉隆镇途中的隆达湖(已干涸)山崖的顶巅,距地面相对高度约200米,距县城约40公里,海拔4200米。
              
  查嘎尔达索寺最早创建的寺庙拉康衮,为阿里王系后裔中的拉尊巴·仁增朗杰所建,约建于12世纪末期,距今有八百多年历史。其后陆续加护建修葺,面积逐渐扩大。该寺是噶举派祖师米拉日巴的修行圣地之一。寺庙依山势而建,起伏错落,呈东西方赂展开,占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该寺初信宁玛派,后改宗噶举派至今。
              
  曲吉拉尊巴·仁增朗杰拉康衮:位于寺庙最西侧。坐北朝南,是寺庙中最早的建筑。系木石结构,以石块砌墙,外涂泥皮,圆木梁椽,枯压薄石板,呈两面坡人字脊。门道设于西面,有石阶十余级。拾级而上为露天庭院,面积16平方米。庭院北面为门廊,门楣下3柱。门廊北面为仓库,其西为僧舍(面积16平方米)。庭院西侧为伙房,面积约7平方米。门廊东、西、北三面皆绘有壁画,图案有龙、虎、狮、象、大鹏鸟、祥云、雪山、日月及花卉等;僧舍四壁绘有佛教“八珍宝”(即:法轮、法幢、金鱼、宝瓶、法螺、莲花、宝伞、吉祥结)图案。
              
  拉不让:位于寺庙建筑群的中段。高二层。下层西端为护法神殿,殿内四壁绘有护法神恰那多吉等神像,其间绘有狗、豹、倒悬的人头、裸体人像等;东端为仓库,共3间;西北侧为伙房;东北角为接待室。上层有“申久亚温”,为寺主拉尊巴·仁增朗杰的住所,面积约10平方米;室内北壁原供有拉尊巴·仁增朗杰的塑像,其左侧分别供有玛尔巴译师、米拉日巴泥塑像和一尊多吉强巴(文殊菩萨)的镀金像;右侧置有神橱(高1.5米,宽1米)和吉尊卓玛(度母)镀金像。室内四壁绘有壁画:西壁绘有释迦牟尼佛、恰那多杰、多吉强、坚热斯、强巴央、朗巴朗珍等神佛像;南壁绘有次巴麦、释迦牟尼佛像;东壁绘有阿嘎扎底等多臂护法神像。室外墙上还绘有四大金刚及轮宝图案。申久亚温之南为“尼维”,系寺主住房,面积约10平方米,室内四壁绘有“八珍宝”图案。尼维之东为“曲甘夏”,系寺主住房,呈三角形。申久亚温东侧北端为“贡康”,即护法神殿,平面呈梯形,室内四壁绘护法神像,壁画以黑色为底,上用白线勾勒,图案中多有骷髅、人头骨法器等。申久亚温北面为“门孜康”,平面呈正方形,系寺内制作藏药之所。
              
  哲布绒布切:系米拉日巴修行禅洞。长、宽均为2米,高2.5~3米。洞内顶部有黑色烟炱痕迹,传说为当年米拉日巴在此修禅时(1085~1095年间)烟火熏燎所致。洞内北端祭坛上供有米拉尼夏、米拉曲协和坚日色·它日江称等3尊佛像。修禅洞在殿堂西端,殿堂北壁系利用自然崖壁而建,南壁用石块垒砌而成,门道设于东南,宽1米。殿堂北壁绘有米拉日巴传记壁画,从崖面西端开始,绘有尊者米拉日巴在吉隆降生、拜咒师修习咒诅降雹之术惩治仇敌、与次仁坚昂五兄弟斗法、求师于玛尔巴译师、玛尔巴为考验其意志令其修筑九层碉房、草麻为食于洞中苦修九年修成“拙火定”直至寂静涅盘等各个时期的事迹,其间以山石树木、行云流水点缀,使情节分明而又气势连贯,具有西藏早期绘有尼畏色钦吉、米拉日巴、玛尔巴等大师法像;东段绘有噶举派祖师、弟子像8尊,其下为护法神班丹拉姆,色彩艳丽浓重,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属晚期作品。在此殿的东侧为印经房,门向东,面积约16平方米。
              
  杜康切姆:为查嘎尔达索寺的主殿(措钦大殿),位于建筑群最南端。原高二层,16柱,现已坍塌。底层平面呈不规则的方形,面积63平方米(长9米,宽7米);门向西北,宽2米。底层佛殿北壁原主供强巴佛镀金铜像,高10米,其左侧原供有高约1米的金箔灵塔8座和莲花生镀金像1尊,如真人大小;西壁北端原供有玛尔巴、米拉日巴、塔布绒布切的檀香木像,现已不存。殿内东、南、西三面壁上遍绘壁画:东、南壁分别绘有护法神甲坚朗退色、多吉速鲁朴巴、丹姆觉龙雍尼、卡久玛及玛尔巴、次巴麦、度母像;西壁绘有佛教“八珍宝”图案和护法神古鲁扎布扎、申度玛等。
           

我要留言: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