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举派是藏传佛教中最为庞杂的一个教派。“噶”意为佛语,“举”意为传承,谓其系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教义的佛教徒。因该派僧人穿白色僧裙和上衣,俗称“白教”。
噶举派原由鳊僧人底洛巴、那若巴传出,后由琼波南交巴和玛尔巴、米拉日巴师徒在藏区传播,前者传承为香巴噶举,后者传承为塔布噶举。香巴噶举14世纪时已趋衰落,但在后藏、康区至今仍有他们的寺院、僧众和信徒;后来所说的噶举派主要指的是塔布噶举。塔布噶举又发展出噶玛噶举、蔡巴噶举、拔绒噶举、帕竹噶举四大派系,其中的帕竹噶举又分出止贡噶举、达隆噶举、主巴噶举、叶巴噶举、玛仓噶举八小支系,故噶举派有“四大八小”之说。该教派的噶玛噶举和帕竹噶举的上层喇嘛,曾受元、明两朝册封,还相继建立了帕竹政权和噶玛政权,掌握西藏地方政教权力近三个世纪。著名喇嘛拔希,最早采用活佛转世制度。这个制度后来被藏传佛教的其他教派采用,沿袭至今。
噶举派尽管派系复杂,但教义教法大同小异主要学说是月称中观见,注重密法和大手印教法,不重文字、重在师徒口耳单传,以若修证理通达大手印的境界。现在该派在藏传佛教传播地区的基础仍很强大在欧美和东南亚一带亦有相当影响。其著名寺院有:蔡巴寺、楚浦寺、止贡提寺、羊八井寺、丹萨提寺、达拉岗布寺、超普寺、噶玛寺、类乌齐寺等,遍布康区和前藏。
(责编:鹤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