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盘山关帝庙,在拉萨市区内,位于布达拉宫以西约500米处的巴玛日小山岗上。这座小山顶部平似磨盘,故称为“磨盘山”,藏语叫“巴玛热”。
磨盘山关帝庙,藏族人称为“格萨尔拉康”,汉族人称为“关羽庙”。格萨尔是西藏的一位民族英雄。大约在13世纪时出生在康区。他四方征服四敌,成为常胜将军,后人根据他一生的事迹编为“中诗”在民间广泛流传,即所谓的“格萨仲”(格萨尔传奇)。这里的格萨尔不是藏格萨尔,而指的是三国时的汉将关羽,藏文称他为汉格萨尔。磨盘山关帝庙由福康安于1792年(藏历第十三绕迥之水鼠年)兴建。福康安(?~1796)是满洲镶黄旗人,清代著名将领,富察氏,字瑶林,大学士傅恒之子,孝贤皇后之侄。以勋戚由侍卫授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初从军机大臣阿桂用兵四川金川地区,后为封疆大吏,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封贝子。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奉旨率军进藏平息了廓尔喀入侵,颁布了藏族历史上著名的《钦下藏内善后章程》。1796年(清嘉庆元年)病故。
磨盘山关帝庙属汉式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坐北向南,依山而建,登南面的长石台阶步入大门,门内有一方形庭院,庭院东西两侧建有两层楼房:底层是僧舍;上层为待客、办公用房。从庭院北边经12级台阶便是关帝庙主殿,宽12.5米,进深9.7米,有柱6根,殿前檐廊宽3米。殿内梁式结构,外部为藏式石墙,四角及屋脊两端饰有红陶鸱尾,屋顶上覆红色琉璃瓦,颇为壮观。殿内供奉关公塑像,红脸,手持大刀,骑枣红色马。殿内原悬挂有五十多块颂扬关公的金字匾额,现存13块,多属清朝驻藏寺官兵所立,书法刚劲有力,刻技有阴有阳,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主殿后面为“甲央拉康”,意为“文殊殿”。建筑风格与主殿基本相同,房顶建筑材料为大板瓦、筒瓦和平瓦。屋檐板瓦带有角形滴水,滴水周边饰卷云纹,中部有篆体“寿”字,十分精致。房檐筒瓦的瓦当有云纹和涡弦纹装饰,平瓦上则饰有花草图案。板瓦和筒瓦上皆的小孔,以便用钉固定。殿内供奉有文殊菩萨、莲花生和藏传佛教中的一些护法神及千手观音泥塑像。据说原来在大门上方带挂有两个大铃铛,大门内的庭院两边各有一匹塑马。大殿外东侧原有一口铜钟,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福康安等清朝官兵所立,现藏西藏自治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