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

首页 > 藏传佛教 > 文章

萨迦寺

   发布时间:2005-07-05 15:16:00   来源:《西藏寺庙》


  萨迦南寺平面呈方形,占地面积为44940平方米(东西长214米,南北宽210米),建筑集汉印、藏建筑风格之精华,独具一格,整体布局形似坛城(曼荼罗)。拉康钦莫大墙内城墙高8米,宽3米,高大雄伟,厚重坚实。城墙四角有3~4层高的角楼,四面中部建有高耸的敌楼,颇似皇宫外的大墙;外城墙称羊马城,为“回”形土筑墙。城外护城河宽8米,全为石砌。城北、西、南三面无门,只有东面有门,桥各3座,相互对应,是藏族古建筑的一个典范。
              
  拉康钦莫大殿:是萨迦南寺的主体建筑,面积6767.04平方米(东西长79.8米,南北宽84.8米),通高24.3米,墙基宽3.5米。殿内圆柱如林,有巨柱108根,中间留有高敞的天井;四周由阿旺图多旺秋1945年隔成诸多殿堂,成四合院式。殿墙坚实厚重,收分较大,通体主色饰赭红色,底层饰灰色,上接白黄相间的带饰三条;墙餐具饰红色、白色、灰色(黑色),是萨迦派寺庙的标志,“三色成花,故秒花教”,即红色象征文殊,白色象征观音,灰色象征金刚手。殿顶端四周以木质斗、横梁、间隔方椽向外伸檐,上接白墙和白玛草装饰的赭色殿顶,色调明快。顶端白玛草上镶嵌诸种铜鎏金图案:东面法轮居中,两侧为金鹿;第一二层间装饰圆镜、海螺;南、西、北三面装饰梵文“六字真言”组合图案、圆镜等。殿顶装饰幡幢交织,正面高竖鎏金宝瓶,两侧为孔誉、宝幢,其余三面皆角竖宝幢,中饰宝瓶,相映成辉。
              
  拉康钦莫大殿由门廊、大经堂、欧东仁增拉康、普巴拉康、次久拉康、格尼拉康、拉康孜贡康、喇嘛拉康、薛札拉康寺建筑组成。门廊:东门,门前两侧为转经轮墙。面积4长柱,柱上端雕刻有仰覆莲、花蔓,替木上镂空法轮、大鹏鸟、莲花、蔓草等图案。门廊南侧为六趣图壁画;两侧木框内置一鎏金铜转法轮(直径0.78米,高1.28米);廊前饰白色帷幔,黑色垂幕。前门以圆木为框,条石为槛,地铺条石。内门为厅堂,2柱3间,中间左右置两排转经轮,南北两间地面抬高50厘米,供不动金刚和马头金刚泥塑像,高约5.5米,神态凶悍。厅堂往西为两门,门楣浮雕菱形小格凹饰、莲花,圆雕壁彩雄狮5只。两门西进为宽1间深3间的甬道,两壁彩绘四大天王。大经堂:面向东,从中心天井拾级而上3级石阶便到大经堂前廊,前廊立方形石柱4根,方形束腰覆莲基座,南柱替木上浮雕2虎,北柱替木浮雕双狮托宝图案;廊壁彩绘不动金刚、马头金刚、仓巴、仓巴该钦及曲吉拉姆(八瑞祥)内容。大经堂面积1547.12平方米(面阔66.4米,进深23.3米),有圆柱40根(4×10排列),每根挺拔粗大,其中前排中间的“猛虎载”、“野牛牵”、“忽必烈柱”、“墨血柱”誉称“四大明柱”,尤以忽必烈柱为最,通高6.6米,直径1.23米,石柱基直径1.65米,系元世祖忽必烈所捐赠,故名。经堂中央开有天窗用通栏光通风,天窗西面绘有贡噶宁布(1092~1158)以后的右代萨迦法王(寺主)、卓弥·释迦益西(994~1078)、色堆贡日、象雄曲巴、金刚佛母及多杰达关巴、比窝巴、那果巴、札玛茹巴、阿哇多弟、嘎雅达若(印度六大德)等55尊像;天窗东、南、北三面为玻璃明窗。天窗正面(西沿)下圆雕卧狮一排39只,中间1只饰金黄色,余皆饰银白色,环目卷鼻,鬃毛披肩,忿口舞舌,四蹄曲缩,大有腾飞欲跃之势。经堂内西侧供奉佛像12尊(其中:8尊为合金质、1尊为银质、3尊为鎏金铜质;10尊像通高8~9.7米,2尊像通高5.64米),佛塔2座:主供释迦牟尼佛(内供八思巴骨灰与衣物)、阿旺图多灵塔、释迦牟尼佛(内供萨钦·贡噶坚赞骨灰)、释迦牟尼佛(内供本钦·曲杰骨灰);金刚佛母(内供达玛巴拉骨灰)、迥·图多旺久灵塔、文殊师利(内供夏尔巴堆果骨灰)、释迦佛(内供本钦·仁钦坚赞骨灰)、释迦佛(内供萨桑玛第班钦骨灰)、释迦阿热玛(内供岗噶哇囊卡坚赞骨灰);其大宗佛像下又供众多小像,造型伟巨,气势雄浑。经堂内藏书浩繁,西墙及南、北两墙是著名的经书墙,经架直达殿顶,有用金、银、珍宝粉研墨手写的《甘珠尔》、《帕巴杰东巴》金环经等佛典四万四千余部,如此高大的经书墙世所罕见。

我要留言: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