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

首页 > 藏传佛教 > 文章

葱堆措巴寺

   发布时间:2005-07-05 15:13:00   来源:《西藏寺庙》

  葱堆措巴寺,在山南地区之扎囊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东扎其乡的葱堆村。寺庙紧靠雅鲁藏布江南岸,周围绿树成阴,景色秀丽。

  葱堆措巴寺,亦称“葱堆措巴”,是西藏四大措巴(即:乃东县的孜措巴,后藏的藏更堆岗措巴、扎囊县的结林措巴和葱堆措巴)之一。由喀且班钦·释迦室利(1127~1225)出生在印度西部卡其地方(今克什米尔境内),他是印度那烂陀寺的最后一寺主,是印度著名的佛学家。他10岁时就精通“五明”,23岁出家为僧,从此他遍游印度东部发殿佛教,具有深奥的密宗知识。1204年,近80岁高龄的喀且班钦·释迦室利被绰普洛泽瓦(大译师)请到西藏传教弘法,他在西藏各地培养了不少佛界名人。他从印度带来的戒律是“说一切有部”(佛教部派之一)的戒律,在西藏佛教史上战友的较重要的地位。

  葱堆措巴寺初属噶当派。13世纪改奉萨迦派。19世纪,有个名叫德巴边丹的人曾对该寺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维修,重绘了壁画,新建了主殿南面的僧舍。“文革”期间该寺遭到严重破坏,后重修。

  葱堆措巴寺建筑规模庞大壮观,占地面积达5900平方米。主殿坐北朝南,高四层。围绕主殿有一周二层楼的僧舍,该僧舍亦即该寺的围墙,大致呈长方形。僧舍面积2柱,僧舍前皆有一周回廊(方柱)。主殿居于四周僧舍中部,殿前为讲经场。主殿大门在第二层,沿三道木梯到2米高的经堂门廊,门廊有4根大方柱(边长0.5米),柱头有雕刻的漩涡纹、升云纹、卷草纹、莲珠纹、垂莲纹等装饰。门廊壁画有四大天王像、六道轮回图、理想世界图、四面二臂观音坐鹅像、四面二臂观音坐鹅像画拔奇特:观音头戴五花宝冠,袒裸上身,下着长裙,右手举宝瓶,左手执法轮,饰有耳环、项链、手镯、臂钏、帔帛,游戏坐于奔跑的白鹅背上,姿态优美,别具一格。

  大经堂面阔5间进深6间,有方形柱20根,其中有2根高5.3米的长柱直通三层楼顶部,形成天井。其他短柱高2.98米,柱头雕饰华丽,有垂莲纹、莲珠纹、卷去纹,还绘有漩涡纹、狮头像等。经堂内主供释迦牟尼镀金铜像,其西边供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镀金铜像,东边供奉那如卡觉女神像;在西边的佛龛里,还供有萨迦派著名人物贡却杰布(1034~1102)及弟子的塑像。经堂内遍绘壁画:东壁绘有萨迦派鼻祖卓弥·释迦益西(994~1078)历代祖师像和萨迦第三祖扎巴坚赞(1147~1216)为主的祖师像,旁边还有一些护法神像等。在天井北壁绘有以金刚手菩萨为及历代祖师像;西壁绘有释迦牟尼、纯金无垢、妙音王、妙相普宣吉祥;东壁绘有8尊不同形象的莲花生像。

我要留言: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