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萨寺,在拉萨市之墨竹工卡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南、扎西岗乡琼巴村向北行2公里的山腰处。这里水草丰盛,具有独特秀丽的幽谷风景。
邦萨寺由嘉塘·尼玛旺不久创建。古地面积18200平方米(东西长140米,南北宽130米),由一个喇章(意为活佛居室)和十一个夏仓(意为住处)组成。最盛时有喇嘛200~300人,现有僧侣14人,属萨迦派。
邦萨寺平面布局呈长方形,藏式平顶。原建筑被毁,现见到的是1968年后修复的。有大殿(宽1柱)、佛殿(宽3柱)和僧舍(宽1柱)等建筑单元。大殿系石块砌成,门向东。进大门为庭院(长方形),庭院东面为仓库(宽1柱)和厨房(长方形);西南面为6间僧舍(宽1柱)。登7给台阶就到了有门廊的大殿。大殿东西有护法神殿(宽1柱),内供有让迥甲姆和依怙札邪玛护法神泥塑像,表情恐怖。大殿里面为佛殿,宽3柱,长方形,内供有多木旦嘉贝嘉措的泥塑像和“木乃伊”(涂抹防腐香料以作保护的尸体)灵塔。灵塔由塔座、塔身、相轮等3部分组成,通高2.24米。塔座为双龙戏珠木雕方座,底座长1.4米,宽1.1米;塔身为宝瓶状,宝瓶正面中央有一小佛龛,龛内供有释迦牟尼鎏金铜像,高发髻,着右袒式大衣,双手置于胸前结转法印,结跏趺坐于爷莲座上;相轮由13节组成,其上顶为月亮和太阳。塔左边供有未来佛弥勒、现在佛释迦牟尼和过去佛迦叶等三世佛泥塑像;右边供有宗喀巴和贾曹达玛仁钦、克主格勒贝桑等三师徒泥塑像,栩栩如生。
邦萨寺内收藏的萨迦·班智达鎏金铜像,甚为珍贵。这尊铸像是由阔端(元太宗窝阔台次子)亲自为纪念萨迦·班智达而铸造后赠送的礼物之一,通高0.45米。据《佛教词典》记载:萨迦·班智达是“萨迦五祖”(即萨钦·贡噶宁波、索南孜摩、扎巴坚赞、萨班·贡噶坚赞、八思巴·洛哲坚赞)中第四人,原名贝丹顿珠(1182~1251)。幼时从三伯父扎巴坚赞受沙弥戒,后从喀且班钦达纳西拉学习《声明学》和《注释》等;9岁时为人说法诵经;18岁时闻习《俱舍论》等密法;23岁时从印度智达释迦室利及其弟子僧伽师利等上师研习〈量释论〉等7部因明论著;25岁时从释迦室利受比丘戒;35岁时任萨迦寺教主,通达“五明”(指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五种学问。声明系声韵学和语文学;工巧明指工艺、技术、历算等学问;医方明即医药学;因明则是逻辑学的学问;内明即佛学),被称为“班智达”。1247年(南宋淳祐七年)已63岁高龄应诏到凉州(今甘肃武威)会见阔端皇太子(成吉思汗之孙),议定西藏归顺元朝的条件,并致书西藏地僧俗首领,这便是著名的《萨班致蕃人书》,它是佐证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重要历史文献典籍。还著有《三律议论》、《正理藏论》、《萨迦格言》等,表现了萨班文学上的才华和成就。于1251年《藏历第四绕迥之金猪年》圆寂于凉州,享年70岁。
邦萨寺南面有一座宝瓶塔,据说如有难产孕妇到此转经就昀生,甚为灵验。至今此地孕妇专来转经无间断,被人们视为最神圣的地方。
(责编:鹤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