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迦派是藏传佛教中最古老的教派之一,也是藏传佛教中最早传入汉地及蒙古地区的教派,在藏传佛教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萨迦派的教理博大精深,修持上具有显密圆融、由显入密的特点,开创和发展了以大、小五明为主的传统知识文化讲习之先河,对藏传佛教和藏族文化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在中国历史上,萨迦派的祖师是最早成为帝师的,并开创了西藏“政教合一”的历史,对祖国的统一,对中华民族的缔造,以及对中华文明的发展都曾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以下就从萨迦派的历史、寺庙、教法之种类和特点,及其对藏传佛教、藏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贡献这几个方面,对萨迦派作一全面扼要的介绍。
一、 萨迦派的历史及寺庙
举世闻名的萨迦派,由西藏颇为古老的贵族——昆氏家族所创立。昆氏的祖先昆·鲁益旺波泽真(龙王持寿)是藏族最早的七位出家人之一,从他开始,昆氏子孙数代修持莲花生大师传承的旧译密咒法要,并且都亲见了本尊,获得了共同和最胜之成就。此后至昆·根确加布(宝王)时,他幼随父兄学习旧译密咒教法和经典,通达显密教法。因见时人多修持旧译密法,行为错乱颠倒,他再修持旧密,亦难有殊胜成就,于是遵兄长之命,前往芒喀地方卓米大译师那里学法,获得了新译密续的教授与证悟。公元1073年,他在萨迦地方奔波日山观察地形,于山坡白土中部的侧面建立庙宇,此即著名的萨迦派祖寺——萨迦寺。萨迦,藏语意为“灰白色的土”,即以地名为寺名,后来也成了教派的名称。萨迦寺自创建至今,一直是萨迦教派的中心。又因萨迦派寺庙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金刚手三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条,故汉地俗称“花教”。 对吉祥萨迦派的教法,贡献最大的是:由昆·根确加布最初获得了新译密乘教法,并修建了萨迦祖寺;后由其长子根噶宁波(遍喜藏,1092-1158)遍学显密教法,创立了以耳传宝训道果法为主的萨迦派宗风,因之,萨迦派称之为萨钦(大萨迦巴),立为萨迦五祖之首。萨钦之子、二祖至尊索南则摩(福顶,1142-1182)和三祖扎巴江称(名称幢,1147-1246)两兄弟,通过对显密教义广泛的闻、思、修和讲授、著述,令萨迦教法弘扬光大。至萨钦之孙、四祖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遍喜幢1182-1251)和其侄儿、五祖、大元帝师八思巴(1235-1280)的萨迦法王叔侄时代,不仅整个雪域藏区被收入萨迦派政教的大白伞盖之下,甚至内地乃至汉地东南沿海等大元帝国的领土之内,都能看见萨迦派的寺宇及僧人。法王叔侄为藏传佛教文化的弘传和中华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随后近百年间,昆族世代承袭朝中高位,并管理藏区的政教事务。在教法方面,一切讲授的法统由夏、鲁、贡三师住持;修持的法统由措、年、香三师住持,法王喇嘛当巴则获得了一切讲修的受命。之后,虽因元朝的覆灭和萨迦政教内部的分裂,萨迦派在西藏的政权被新兴的帕竹噶举政权所取代,但萨迦仍管辖着自己原有的大部分香火地。入明后,萨迦高僧颇得朝廷尊崇,罗追坚赞(1366-1420)受封为国师,衮噶扎西(1349-1425)受封为大乘法王,南喀雷必坚赞(1399-1444)受封为辅教王,并予世袭。至1951年,萨迦法王(萨迦寺座主)已传到82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