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

首页 > 藏传佛教 > 文章

藏传佛教直贡嘎举派

   发布时间:2010-06-23 08:44:00   来源:西藏文化网

  在巴竹·吉美却旺著的《宁提前行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中也谈到五种破瓦法,而且有简要的修习方法和次第。

  噶举派的“破瓦”法是著名的“那若六法”之一,由噶举派的印度祖师底洛巴和那若巴从佛教密教无上瑜伽部的重要经续中总结出来的教授,具体由那若巴宏传,故称为“那若六法”,或“六成就法”。后由大译师玛尔巴传到西藏。香巴噶举派的创始人克珠·琼波南交(990~1140年)从那若巴的明妃尼谷玛学习了这六法,称为“尼谷六法”。如果说噶举派的“大手印”法重在心性的修炼上,那么,“那若六法”则重在身之风、明点的转变上,即在身上下功夫,称为“方便道”。与“破瓦法”接近的还有“夺舍法”,藏文是“仲久”,在《藏汉大辞典》等中与破瓦法归为一法,为“那若六法”之一。在《玛尔巴译师传》、《米拉日巴传》等传记文学作品中记载有玛尔巴曾在有缘弟子面前实施过几次破瓦法和夺舍法。在《贤者喜宴》等教派源流史书中记载了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的第二代祖师噶玛·拔希(1204~1283年)圆寂后曾想用夺舍法把自己的灵识进入到刚失去生命的一个男童身上,但孩子的母亲看到死去的孩子在转动眼睛,觉得死人看活人不吉利,就刺瞎了孩子的眼睛。于是,噶玛·拔希使用破瓦法,重新投胎转生,来到人间。就这样,开始了日后产生巨大影响的活佛转世制度。另外,与破瓦法关系密切的法有“中阴法”,这也是“那若六法”之一。

  总之,“破瓦”法有两层意思,一是做为“那若六法”之一,属于密教无上瑜伽密法,行者反复修习此法,临终时自己可以使心识随意转生。格鲁派的多吉尊者在民国时期于汉地传授的《弥陀长寿合修法》中的弥陀修法就是“破瓦”法。据说,“破瓦”法修多了会影响寿命,因此要合修长寿法。“破瓦”的第二层意思是,修行有成就的人从佛教的大慈大悲的思想出发,运用法力,超度死者,根据法力大小,可以近距离施法,也可以远距离施法。据说参加猴年直贡“破瓦”大法会后,死时自然转生极乐世界。

直贡梯寺僧人举行迎宾仪式

我要留言: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