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

首页 > 藏传佛教 > 文章

[地区]在河西走廊的流传——明清

   发布时间:2009-07-01 09:51:00   来源:中国藏传佛教网

  明初,格鲁派兴起,以青海为基地向外发展。河西与之毗邻,也受其影响。1415年宗喀巴的弟子释迦矢赴京途经河西时,也在天祝、武威等地宣讲格鲁派教法,这是格鲁派传入河西的先声。

  1578年,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与固始汗在青海仰华寺会面后,索南嘉措便在甘、青、川等传道布教,河西各地留下了他的足迹。在索南嘉措的倡议下,1584年,当地信众在今天祝建立了先明寺,他还亲自为寺院命名。索南嘉措到甘肃张掖时,明廷令甘州提督派大军到马蹄寺迎候,他在马蹄寺给当地官员们“授与了三要义妙法,在街市上,由翻译用汉语、裕固语、蒙古语口译了观音菩萨的修行法,释放了都堂属下牢内的囚徒,新剃度出家为僧者约有一百人”。之后他又抵达甘肃酒泉,在文殊山居住了3个月,弘传格鲁派教义,并亲自开挖了一座石窟。

  明廷大力扶持藏传佛教,在河西广建寺院,并给寺院赐名,如明成祖朱棣给马蹄寺赐名“普观寺”。此时该地兴建的寺院还有天祝华藏寺、石门寺、大隆寺、黄藏寺、东大寺;肃南西沟寺、沙沟寺、余年寺等。此时,天祝天堂寺、西大寺亦改宗格鲁派。
明代藏传佛教对河西的影响越来越大,进一步突破了民族界限,信众除蒙古族、藏族外,生活在河西走廊的撒里维兀儿(今甘肃肃南裕固族之先民)亦开始接受藏传佛教。撒里维兀儿在明初迁居河西走廊南山,由于地近青藏高原,颇受藏传佛教影响,至明末在今青海祁连县境内建立了其第一座藏传佛教寺院——黄藏寺。

  清政府执行“兴黄教以安众蒙古”宗教政策,极力扶持藏传佛教,使藏传佛教达到了鼎盛阶段,河西地区香火旺盛,寺院林立,僧徒遍地。兴建的寺院有古城寺、西大寺、夏玛寺,撒里维兀儿地方有康隆寺、经窑寺、黄藏寺、青隆寺、长沟寺、大隆寺、水关寺、莲花寺、明海寺、红湾寺等十座寺院。

  促使河西藏传佛教在清朝时期迅速发展的原因除清廷的大力扶持外,许多格鲁派高僧亲临河西传法或担任寺院堪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在朝清途中到河西,在天祝宣讲教法。六世班禅也曾在河西传法,拉卜楞寺寺主嘉木样二世于1769年和1774年两度到河西妙因寺、达隆寺、石门寺等给当地僧众传授教法,摸顶赐福,并专门为石门寺新修密宗学院制定寺规,委派喇嘛。土观活佛曾担任过华藏寺、文殊寺的堪布。

  清朝时期河西地区名僧辈出,不仅涌现了许多格西,还为格鲁派其他寺院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僧人。

(责编:鹤喆)

我要留言: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