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是梵文 的意译,为大,为乘载,是公元 1 世纪前后形成的佛教派别,称为大乘佛教,自称能够运载无量众生从人生苦海到幸福的彼岸。大乘佛教指责前期佛教只求个人解脱是“小乘”,小乘名称由此而来。
大乘和小乘在对佛的看法、追求的理想和修持的方法上都有所不同。如小乘认为只有释迦牟尼佛,大乘认为有众多的佛;小乘以阿罗汉位为修习的最高果位,修得阿罗汉位可以断除一切烦恼,受到天神的供养和脱离生死轮回,偏重个人解脱,而大乘追求成佛,向往一切众生的解脱;小乘修习着重个人断业解惑,大乘修习强调转化群体的业果等。
业是梵文 karma 的意译,藏文为 las,音译“羯磨”,佛教指人生在世的一切活动,分为三业,即身业(所做之事)、语业(所说的话)和意业(思维活动);业的善恶决定人们在轮回中的位置,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说业力报应。
(责编:顾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