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

首页 > 藏传佛教 > 文章

噶举派学者布顿

   发布时间:2009-06-29 14:54:00   来源:西藏文化网

  公元1351年,他六十二岁,住里浦。次年,作了《大菩提塔样尺寸》(有汉译本);并修建一砖砌大菩提窣堵波于里浦,高六十九肘,广袤二十三肘,收藏印度、尼泊尔、汉地、西藏佛教的文物甚多。公元1353年,他六十四岁,应蒙古成吉斯汗六世孙般若景色乌景王等之请,传授时轮等无上深法。又作《吉祥胜乐根本续大疏》等。六十五岁,住霞鲁寺内修定,外则讲说、辩论、著述、翻译,从不间断,并且兴建了七十余种大曼荼罗仪轨,广事宣扬密法。公元1357年,他六十八岁时,有迦湿弥罗班胝多苏摩那室利来藏,布顿又从其受学观自在无上莲华网灌顶,并翻译修法、坛仪、灌顶仪、开光、护摩等梵本。公元1364年,他七十五岁,頞婆荼月二十一日(约当农历五月初六日)晨去世。弟子宝胜嗣法。随后构成了霞鲁派。

  西藏从公元972年(或作978年)开始佛教的后弘期,到布顿出生时(1290)已有三百多年。这一阶段的藏地佛教,由于传承的源流不同而各宗竞起,平行发展,而且译籍也逐渐增多。到了公元十四世纪(布顿时代),西藏佛教不管新旧宗派,都有总结教义、整理教典的要求。布顿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并且出色地完成了这种工作的人。他的一生,翻译、著述涉及的范围很广,但他对于西藏佛教的突出贡献,不能不推他对于大藏经的整理、分类和编目的工作,他三十二岁时完成《善逝教法史》。这是西藏很早的一部佛教通史著作,其中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佛教史料以及当地一般史地资料。他在此书最后部分曾对西藏所译佛教教典做了理论性的分析和编目,后来布顿自编大藏经目录,大体上就是依此订定的规模。他分译典为经咒两部分(即显密两类),又各分佛语(佛说)和论着两类。后来编订入藏之籍以译典为限,即有甘珠和丹珠两藏的名称,意思是「佛说译典」和「论着译典」。经部佛说分三法轮:初、四谛法轮,如《毗奈耶》、《别解脱经》等。中、无相法轮,如《般若十万颂》、《二万五千颂》等。后、胜谛了义法轮,如《华严》、《宝积》等及诸大乘经。论着又分三类:初、释经别意,依三法轮再细分。次、释经总意,即因明、声明论等。三、散类,即《智能百论》等。咒部佛说分为四类「本续」。初、事续,如文殊续类、观音续类、金刚手续类等。次、行续,如《大日经》、《金刚手灌顶续》等。三、瑜伽续,如《真实摄》、《金刚顶》、《降三世》等。四、无上瑜伽,又分父续和母续。前者如《密集》、《大威德》等。后者如《喜金刚》、《三补咤》、《胜乐》、《大手印明点》、《金刚四座》等。或者另从母续中分出一部为无二续,如《时轮》等。咒部论着译典分「别译」和「总译」两类。别译类依上述佛说四续部分四,分别收各该部的注疏和撰述。总释类则为一般的修法、坛仪、咒道次第、三昧耶律仪、开光、护摩、会供等著述。

我要留言:

         
 相关文章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