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什伦布寺占地约18.5公顷,建筑均面南偏东。寺院中心为殿堂区,建有措钦大殿、拉康、班禅拉章、强巴殿、晒佛台等。其南北两侧为扎仓和密村(僧舍)。寺院南部有几片果树林卡,林卡东部系原班禅堪布会议厅所在地。
佛像壁画 摄影:秦勤
【措钦大殿 (大经堂)】 位于全寺的中心地带,面阔九间,进深七间,有四十八根柱子,是全寺最为古老的建筑之一。始建于1447年,至1459年落成,可容僧众3800人。正中为释迦牟尼佛殿,供奉着释迦牟尼镀金佛像。
【甲纳拉康】 意为汉佛堂,这在西藏其它寺院是没有的。它位于四世班禅灵塔殿西侧,是七世班禅丹必尼玛在乾隆年间所建。殿内专设一室供奉乾隆皇帝画像原作,像前有一“道光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牌位。汉佛堂内的偏殿是清朝驻藏大臣同班禅会晤时的客厅。据说过去每逢皇帝传下圣旨,便由驻藏大臣在此佛堂宣读,班禅接旨后,再同驻藏大臣到会晤厅叙谈。在陈列厅还珍藏着清朝皇室赐给历世班禅的金册金印、玉册玉印等无价之宝,以及各种礼品,如隋唐时期的古佛、唐朝的9尊青铜佛像、元朝的赤身女度母像、明朝的永乐古瓷,以及罕见的贝叶经、玉石如意、元明织品等等。
强巴佛 摄影:田春艳
【强巴佛殿】 是扎寺最为著名的佛殿,殿内供奉着世界上最大的铜佛——强巴佛。据记载,该殿是由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于1904年亲自主持建造的,计用工匠110人,耗时两年,工程花费极大,仅黄金就用了八千多两。强巴佛殿建筑面积862平方米,殿高约30米。整个大殿分为莲花殿、胸部殿、面部殿和冠部殿五层,每层顶角各卧雄狮一尊。从大殿攀登到顶层,共有木梯105阶。佛殿全部用方石垒砌而成。强巴佛就在这宏大的殿内结跏跌坐坐在3.8米高的莲花基座上,高26.2米,肩宽11.5米,耳长2.2米,仅眉宇间镶饰的大小钻石就有32颗,珍珠、琥珀、珊瑚、松耳石有1400多颗,其它珍贵装饰品更是难计其数。如此巨大的铜铸佛像,绝无丝毫粗糙之处,丰满的佛体、倍感细腻的肌肤都显示出无比精湛的工艺。这尊世上最大的铜佛,所披袈裟也是最大的。据史书记载,强巴铜佛曾更换过两次袈裟,第一次是1904年,第二次是1957年。1985年,扎什伦布寺举行了第三次更换袈裟的隆重仪式。
强巴佛殿 摄影:秦勤
【展佛台】 位于扎什伦布寺最东头,是由一世达赖根敦珠巴创建,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展佛台 摄影:秦勤
【曲康夏】 是四世班禅灵塔殿,建成于1666年,是扎什伦布寺最早的灵塔殿。灵塔高约11米,塔身以银皮包裹,遍身珠宝镶嵌,雕饰华丽,造型生动。建造该灵塔共用去黄金2700两、白银33000两、铜39000公斤、绸缎9000多尺,各种珍珠宝石不计其数。灵塔殿顶为重檐歇山鎏金瓦顶,阳光下光灿耀人,极为宏伟壮丽。四世班禅灵塔,后移置于五世班禅灵塔殿内。
【班禅东陵扎什南捷】 该殿是五至九世班禅合葬灵塔祀殿。文革期间五至九世班禅灵塔遭到严重破坏,无法一一恢复。1982年,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请示中央修一座合葬灵塔祀殿,中央很快予以批准,并拨款780万元及黄金108.85公斤、白银1000公斤、水银665公斤、紫铜皮5638公斤、木材1099立方米、钢材11.8吨,水泥1105.67吨、石料71782块。此外,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扎什伦布寺及十世班禅大师本人为修建灵塔赠送了相当数量的珍珠、宝石、翡翠、白银等,各地信徒更是踊跃捐赠钱物。灵塔祀殿从1984年4月开工,1988年12月竣工,共历时4年8个月。
【释颂南捷】 即十世班禅灵塔殿。十世班禅大师在完成合葬五世至九世班禅的遗骨后,悄然圆寂在自己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1989年1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鹏签署了“在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修建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灵塔和祀殿的决定”。1990年9月20日,灵塔祀殿正式奠基动工,历时3年,于1993年8月峻工。释颂南捷大殿总面积为1933平方米,高度为35.25米。大殿主体为钢筋水泥框架,用花岗石砌成,殿墙厚度达1.83米,能防御八级地震。整个建筑以西藏古代寺院建筑风格为主,采用现代工艺和古代风格相结合的方式建筑。这是50年代以来,国家投资最多、建筑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灵塔。为此,国家拨专款6404万元,黄金614公斤,白银275.22公斤以及其它许多建筑用料。十世班禅大师灵塔面积为253平方米,塔身高11.55米,以金皮包裹,遍镶珠宝。共用宝石868个,珠宝24种6794颗,还有大陨石1个、金制护身符13个,琥珀445个。
历经近五个多世纪风雨的扎什伦布寺,依然以它恢宏的气势、绚丽的色彩、神圣而庄严的殿宇耸立于尼玛山上。甘丹寺是自黄教创世以来建立最早的黄教大寺,而扎什伦布寺在后来的发展中,无论从教理、教规、寺院经济及规模,还是以名人高僧倍出,终成为历代班禅的驻锡地来讲,它都当之无愧地成为藏传佛教六大寺的首寺。
(责编:西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