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经的僧人们。江雨馨 摄
各莫寺意为“广慧寺”,位于阿坝县各莫乡唐麦,是一座显密兼修的格鲁派寺院,由甘肃省夏河拉卜楞寺院喇嘛所建,距今足有200多年的历史。
灵童转世 寄身名刹60载
近日,记者有幸走进这香雾缭绕,经声不绝的寺庙,只见经堂建筑豪华,斗拱翘檐,金幢映日,佛塔高耸。寺内各种高大的大佛塑像和雕刻、佛塔、经书、唐卡、壁画琳琅满目。众多身披酱红色袈裟的僧侣在诵经修炼,打卦作法。
这里的总法台是哈尔哇.嘉木样洛周活佛(世称联波活佛)。联波活佛1948年生于青海果洛久治县,3岁时被认定为各莫寺哈尔哇活佛第三世转世灵童,次年被迎请入寺,举行了隆重的座床典礼。时光飞逝,恍惚就在转瞬之间,联波活佛在各莫寺已近60个寒暑。见证了这里发生的一切,沉稳坚毅得像寺里那座高大的宝塔,深遂的双眼透出洞察世情的睿智,联波活佛向记者细说从头。
“住宿制”经学院开先河
各莫寺始建于西元1790年,现有373名僧人、4位活佛。总法台联波活佛佛法深湛,早在1988年10月就由班禅大师亲自提名,被任命为藏传佛教研究室主任。
联波活佛向记者介绍,各莫寺尤其重视藏传佛教的教育传承,寺内有一座特殊的建筑,就是一所开藏传佛教先河的“住宿制”经学院。这里不但设有经堂、教室,还有学员寝室,提供吃、住设施。现有135名僧人在此生活学习。
设进修班 提升学习台阶
与传统的从小吸收儿童入寺学习经文不同,2002年,各莫寺将现代学校的管理制度融入到寺庙僧侣学习中,以进修班形式集体学习显宗的五部大论。联波活佛表示,现在藏民的生活改善,藏区的教育条件也远胜从前,孩子们的基础学习,再也不只是进入寺庙一途。因此,他提倡用进修班的形式,让寺庙僧侣的学习从更高的台阶开始,效果更好。2009年,第一期进修班的毕业生有10余人,加上2010年和今年的共有43人学成毕业。当前进修班共有135名僧人在读。10载耕耘,各莫寺经学院已形成一套完善的学习制度。
记者了解到,各莫寺经学院按照西历和农历规定了每年的3种作息时间。近期执行的作息时间表是:早上5点半起床,6点钟全体学员到念经堂早课,然后分组做礼拜,接着是背诵经文。8点半早餐,9点开始班级背诵复习,以及自习和上课,直到12点半吃午餐。
这里的伙食也颇丰富,在经学院后面的食堂里,人们看到午餐有茄子、青椒、空心菜、四季豆等蔬菜,以及糌粑和酥油。用餐前大家齐诵《供食经》和《供三宝经》。僧人学生也难免有小过,经学院的管理僧人会趁着吃饭的时间发“罚单”。“罚单”上写着学员的名字、所犯的错误和惩戒办法。经学院管理僧人介绍,惩罚措施只有一种,就是到念经堂磕长头,但要根据过失的大小来决定受罚时间,短的三分钟,长的可能要两三天。
讲经声中广传福音
按照作息时间表,下午3点半会再上一节课,然后是所有学员参加的辩经活动。记者探访各莫寺时,联波活佛刚好于下午在菩提大宝塔有一场讲经活动。不但学员们早早前往等候聆听,附近的信教民众也已聚集在菩提大宝塔周围。
进入大宝塔殿内,数百僧人已围坐一起。下午2时许,讲经正式开始,联波活佛座位两边各支着一个麦克风,使其声音清晰地传递到殿外信教民众耳中。僧人们有的侧耳倾听,有的端坐闭目仿如入定,有的翻着经书对照查看……殿外的信教民众则大多席地而坐,手持念珠,静静聆听,也有稚龄小儿跑来跑去……佛教所追求的宽容、慈悲、与世无争,就在这缓缓的讲经声中,得以传播四方,留存后世。
(责编:鹤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