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首页 > 西藏旅游 > 西藏游记

酥油花:传承千年余韵犹存

黎华玲   发布时间:2014-03-31 10:19:00   来源:新华社

  78岁的藏族老人巴桑慢悠悠地将手中的一团粉白色酥油放入面前的一盆雪水中,然后拿起来捏成一只大象,粘贴于一块形似令牌的木板上。而坐在他四周的年轻人们则手脚麻利地捏制各种图形的酥油花。巴桑时不时抬起头看一眼这些年轻人。

  这一幕,是记者日前在西藏日喀则地区仁布县一个叫“康雄”的乡村看到的。原来,这是康雄乡一年一度的“酥油花技艺比赛”现场。

  “康雄乡”虽然距离拉萨有130公里左右,但它的海拔却比拉萨整整高出600多米,达到4200多米。在这高山环抱之间的穷乡僻壤,正用最传统的方式传承着拥有数千年历史的藏族艺术绝活——酥油花。

  巴桑老人告诉记者,酥油花最早产生于西藏的苯教,亦被称为“十五贡品”。艺人们将酥油中融入各色矿物颜料,最终制成制作酥油花的胚料,最后纯手工捏制而成各种佛像、人物、花卉树木、飞禽走兽。制作过程中,为了防止酥油融化,艺人们需不时将手放入刺骨的雪水中降温。巴桑老人的手就因长期接触雪水而关节变形。

  康雄乡党委书记旺拉介绍,逢年过节期间,藏家百姓都会制作酥油花,绝大多数家庭是在藏历新年前制作,最后插于“五谷丰登斗”中,象征敬天地、敬佛主,寓意安泰祥和。旺拉说,在藏地寺庙,僧人们更是制作酥油花的能手。因为在佛事活动或宗教节日期间,酥油花是不可或缺的贡品。

  旺拉说,酥油花技艺是藏民族传统手工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了激励更多年轻人传承、发展酥油花技艺,康雄乡从2008年开始举办酥油花制作技艺培训班,申请培训资金百余万元,累计培训近千人次。

  巴桑老人说,前几年他很担心年轻人不愿意接手这门枯燥技艺。但当看到越来越多年轻人们静心端坐于制作台边“妙手生花”,自己倍感欣慰。

  巴桑的儿子顿珠已经42岁,靠着跑运输、承包一些小工程增收致富,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富裕美满。而巴桑的酥油花技艺并没有在顿珠这一代中断。

  在酥油花技艺比赛现场,或许是心疼老父亲被雪水冻得微颤的双手,或许是担心老人赶不上在既定时间内完成作品,顿珠挽起袖子,从父亲巴桑手中接过酥油花牌,麻溜儿地“创作”起来。

  记者原本是站在他身旁观看,却越发被顿珠手指尖上的“魔法”吸引,不自觉地跟他一样,席地而坐,目不转睛地欣赏着这门艺术。十分钟不到,一只橘色的猴子骑在了白色的大象背上,头顶日月,脚踩莲花,形态逼真至极,让在场的人无不佩服这一老一少的功底。

  顿珠说,时至今日,经过一代代艺人们坚持不懈地传承发展,酥油花已从单塑法发展成为立塑和浮塑、单塑和浮塑、花架和盆塑相结合的形式,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酥油花是父辈们留给我们的财富,有钱没钱都要把它一代一代传下去。”顿珠说。

  原标题:藏艺绝学酥油花:传承千年余韵犹存

(责编:胡英)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