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行在别处】河坝林 穆斯林的“星月”世界
在拉萨,关于丹杰林、措美林、功德林、次角林、河坝林等地,问任何一位拉萨人,他们都可能会为你指点得清清楚楚,但你若问一下这些“林” 是什么意思,就没有多少人能回答出来了。“林”就是“林”,还能有什么意思?
当拉萨尚被称为“吉雪卧塘”、拉萨河边还是一片沼泽时,在沼泽之上,零星有一些高地露出水面,渐渐成为人们围居和玩耍的地方。这就是“林”的由来。西藏日报社藏编部的老师们解释说,其实对“林”的翻译,高地、洲、区域、园,甚至说成林卡都对,就看你在何种语境中用了。
我们收集的这些“林”都具有相当“隆重”的历史背景,也都尚存于拉萨市区的地图上,但我们在实际的采访中却发现,从外观上看,不管它们曾经多么辉煌,现在的它们似乎都已经乏善可陈了。如果不肯阅读它们的历史,它们将会是何等平凡。如宝玉蒙尘之后,有待人将它们重新拭亮一样,此次我们的意图,只不过是在做努力拂拭的工作……
河坝林 穆斯林的“星月”世界
河坝林大清真寺。(图片来源于网络)
早晨7点多,来自山南的老阿妈拉姆在儿媳妇的陪同下,又要出门去转经了。她们转的是拉萨的“外圈”转经道“林廓”。当她们经过清真寺时,附近卖糕点的、卖肉的、卖杂货的店面里也都纷纷出现了忙碌的“小白帽”。拉姆的儿媳妇在糕点店里买了些糕点就出了东孜苏路,而我则继续在东孜苏路上转悠,寻访这里的老人以及见证着河坝林变化的老建筑。
弯月塔楼,苍松翠柏,门栅上端用阿拉伯文、藏文、汉文所写的“清真大寺”字样在清晨的阳光下发出幽幽的光,这就是西藏最大的清真寺了。《拉萨文物志》上说,拉萨清真大寺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进行扩建,并形成规模。而询问了几位回族老人后我才知道,该寺虽始建于康熙年间,但后来毁于几场大火,现在的建筑是1959年重建的。也正因为该寺处在拉萨老城的东南角,我想起了青海一位阿訇所说的话:汉地回族居民,每新迁一地,往往选择在城的东南隅而居,拉萨的回族居民也保留了这一特点。因为清真寺是穆斯林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中心,清真寺周围就成为回族居民最集中的聚居地。前日我从一位白胡子回族居民嘴里得知,河坝林是拉萨回族居民的最大聚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