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路上,李秀娟(中)与孩子们一起聊天。新华社 李钢 摄
照顾14名藏族“儿女”7年,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前营镇中心小学的普通女教师李秀娟的事迹在当地成为一段佳话。
2007年,李秀娟在同学的鼓励下,“收养”了14名来自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觉拉乡孤贫学校的藏族孩子。
7年间,李秀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既当爹又当妈还要当老师,含辛茹苦地将这些孩子抚养长大。
7年的时间过去了,当初的这些藏族儿童如今均已成年,其中8个孩子仍然在岫岩读书,另外6个孩子多数已经就业。
一时冲动
同学说收养孩子
没多想就答应了
2014年8月31日,是岫岩满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新学期开学的日子。当天早上,李秀娟带着7个孩子来到学校,7个藏族孩子被分配在3个班级。
一切安顿妥当之后,李秀娟将孩子们叫到一起,叮嘱道:“孩子们,只剩下最后一年了,咬紧牙关,学习一定要认真认真再认真……”“好啦!老师,你快点回家吧,我们都知道啦!”没等李秀娟把话说完,女孩央青拉毛便不耐烦了。
回家的路上,李秀娟的心情有些复杂起来:本来再坚持一年,她就可以轻松了,可一想到这些孩子一年后或许远走他乡,李秀娟不禁又想到了这些孩子刚来的样子。
2007年7月的一天,李秀娟突然接到了大学同学吴旭萍的电话。“她开门见山地问我,愿不愿意收养几个藏族的孤贫儿童。”李秀娟说,“我也没思索,认为事情没那么复杂,也许是一时冲动,就答应了她。”
几天以后,吴旭萍再次给李秀娟打电话,事情就这样确定了下来。“当时在电话里我俩确认的是10个孩子,可最终给我送来了14个。”
2007年8月20日下午,李秀娟正在家中干农活,突然一抬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十几个身穿藏袍的小孩子出现在家门口,孩子们的眼神怔怔的,充满了好奇。
两个领队李秀娟不认识,对方介绍说是吴旭萍的好朋友,因为吴旭萍去了加拿大,委托他们俩将孩子从北京带过来了。而从西宁到北京这一路则是孩子们原来所在的学校——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觉拉乡孤贫学校的老师负责的。
面对眼前的一切,李秀娟脑子空白了足足几分钟。
一言难尽
衣食住行
样样是问题
藏族孩子来到之前,李秀娟过着简简单单的日子:一个人带着已经读高中的孩子,在前营镇中心小学任教,虽不算富裕,但生活安稳踏实。可随着14个藏族孩子的到来,往日的平静被彻底打破了。
原本准备的10套行李明显不够了,李秀娟只好向邻居们求助。待将男女生分好房间后,李秀娟的儿子王崇康有些不高兴了——他被安排与7名藏族男孩儿一个房间。
第一个晚上临睡前,李秀娟与孩子们的沟通十分困难,她无法知道孩子们的名字、年龄,这些孩子看上去也就十一二岁,没有一个人会说普通话,所有需要交流的问题都是用手比画。
8月下旬的岫岩依然酷热,李秀娟发现孩子们个个小脸涨得通红,汗流浃背,原来,这些孩子身上穿着厚厚的藏袍或者毛衣。李秀娟连忙向亲友求援:无论大小,只要是衣服就可以!
随后,李秀娟与开游泳馆的同学取得联系,让孩子们洗个澡,“两年以后我才从孩子们的口中得知,那是他们第一次洗淋浴。”结果,孩子们有些害怕,也不适应,三番五次地往外跑。
李秀娟回忆起当年刚刚与孩子们生活的一些细节的时候,依然充满着爱意。这些藏族儿童常年生活在牧区,对安全根本没有概念,在马路上行走不懂右侧通行,看见汽车来了,也不知道躲避。早上上学的时候,告诉他们要在路的右侧走,可是晚上回来的时候还是在早上上学的一侧走。得挨个告诉哪边是左,哪边是右。
语言不通
两年后才了解
每个孩子姓名
10天之后,迎来了新学期开学。李秀娟当时任教五年级,原本想将这14名孩子根据年龄、身高安排在不同的年级,可是孩子们不同意,坚决要求在李秀娟的班级。
根据李秀娟的了解,这些孩子连2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会,汉字方面只会一些简单的文字,直接读五年级难度确实不小。根据教学大纲要求,5年级的小学生是要学习英语的,可是这些孩子连一点儿基础都没有。
岫岩满族自治县文明办主任刘洋介绍,李秀娟老师在教育这些孩子方面没少下工夫,硬是在两年时间内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达到了小学毕业的水平。
小学毕业考试的时候,一位叫做索南巴宗的女孩的成绩名列第一,所有科目的分数都在90分以上。
“她在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成绩位列学年组第13名,我开心得不得了,现在升入高三了,她的成绩也稳定在学年组70名左右,考上本科应该问题不大。”李秀娟说,每当看到孩子们取得好成绩,自己就特别欣慰,感觉自己7年来的付出是值得的。
李秀娟与孩子们的磨合期长达2年,直到这些孩子小学毕业了,他们才可以比较流利地用汉语进行交流。而直到那个时候,在填写考生档案的时候,李秀娟才真正知道每个孩子的名字、年龄以及家庭状况。
“他们每个人都十分值得同情,家里都十分贫困,如果不走出来,他们的一生可能都是灰暗的。”李秀娟说。
成长的烦恼
青春叛逆
让老师没少操心
养育亲生儿子难,养育非亲生孩子更难,尤其是语言不通。
这一点李秀娟有着深刻的感受。孩子们刚到那一会儿,最大的已经13岁了,正是青春期。女孩子里有一个“头”,说话大家都听从,而这个首领却暗地里与老师作对。
“我平时如果安排他们做点什么,她就会用藏族语言告诉大家不要做,时间久了我就发现,我说话的时候孩子们的眼神儿都在看她,并且我说完话以后,孩子们就开始笑。”李秀娟说,后来,这个孩子生了一次大病,她和吴旭萍带去北京检查,病好了之后,这个孩子才开始转变。
孩子早恋的问题也让李秀娟没少操心。
“有一个小男生发育的比较早,由于他们在一起朝夕相处,难免会发生感情,可是那个孩子不只是对一个好,而是对好几个女孩都好,这一下子把整个集体的平静都给打破了。这令我十分苦恼。”李秀娟说。
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孩子们的早恋倾向达到了顶点。
“她们这些女孩子能歌善舞,在学校表现很突出,深受本地男孩子的喜欢。我那个时候特别小心地处理这些问题,生怕出现差错对不起孩子。”李秀娟说,现在,孩子们都大了,感情的问题也都明白了。
这些孩子初中毕业以后,14个孩子中有7个考入岫岩县第二高中,1个在沈阳就读,另外6个大多数都回到玉树,参加了工作。
听到“祝妈妈生日快乐”
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7年来,李秀娟在孩子们身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在孩子们读高中之前,住房问题时常困扰着这个大家庭,7年间一共5次搬家,直到2010年在省市政府的资助下,李秀娟才盖了3间瓦房。每到周末孩子回来的时候,李秀娟和一位男生住一屋,李秀娟的妈妈领着女生住一屋。
粮食不够吃,李秀娟就带着孩子们开荒种地,日子久了,这些孩子对李秀娟产生了极大的感情。
“记不得是哪一年了,有一天早上,孩子们早早起床,将我围在中间,每人从手中拿出一张自己做的贺卡,大声说‘祝妈妈生日快乐!’”李秀娟说,“当时我就受不了了,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从那时起,孩子们每到李秀娟的生日、母亲节等日子,都会给她做贺卡、写信。“别看他们在信中都叫我妈妈、老妈,但我不想让他们叫我妈妈,因为那样的话他们心里会有压力。”
藏族孩子央青拉毛说,她们从小来到李老师身边,叫李老师习惯了,但心中就是把李老师当作妈妈。
部分学费、生活费
靠爱心人士资助
李秀娟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也不知道花了多少钱了,反正她自己目前没有存款。“主要的经济来源有两部分,我同学每个学生每年能给一两千元,鞍山有个企业家这些年也在帮我们,但我们没有公开向社会募捐。”李秀娟说。
“真的太不容易了,2007年的时候一个孩子每年只需要七八百块钱,如今肯定不够了,我在资金上的帮助是不定期的,基本上就是学费、生活费和回家的路费吧。”吴旭萍说。
李秀娟也有些犯愁:再有一年这7个孩子就要高考了,可是读大学的费用该怎么办目前还没有着落。“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无论如何都不能不让他们上大学啊!”
原标题:岫岩女教师和14名藏族“儿女”的7年情缘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