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藏韵谈话坊

编制艺人多占:勤劳双手“绘就”多彩帐篷

王珊    发布时间: 2014-02-14 15:36:00    来源: 西藏日报

  原标题:多占:勤劳双手“绘就”多彩帐篷

  导读:

  藏族民居——帐篷是藏族社会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它表现的不仅是这个民族的生活空间,更主要的是表现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与这种生活方式相关的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

多占在他的工作室向记者展示制作黑帐篷所需要的粗氆氇。
多占在他的工作室向记者展示制作黑帐篷所需要的粗氆氇。王珊 摄

  当雄,藏语意为“挑选的草场”,藏南与藏北的交界地带,面积1003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200米,是从藏北草原通向拉萨的要冲,也是战略要地。公元1260年,忽必烈派兵统一西藏,在当雄羊八井等地设立了驿站。在公元1635年至公元1654年间,游牧于天山附近的和硕特蒙古首领固始汗再次统一了西藏,并将当雄草原作为养马地。在这里开始以蒙古族行政方法管理,称为达木蒙古八旗。

  藏北草原多姿多彩的景观中,有一道十分引人注目的风景线,这便是藏式帐篷。来过西藏观光旅游的人,无不为拉萨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等代表藏式建筑最高成就的艺术精品而倾倒;同时,人们也为像繁星一样散落在藏北草原上的具有浓厚藏民族风格和强烈地方色彩的黑帐篷所吸引。

  在藏北草原上有这样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描述着亘古岁月的牛毛毡黑帐篷:

  风雪夜里有一顶黑帐篷

  孤灯闪烁照亮我的生命

  风的声音雪的细语

  送我一首歌给我一个梦

  噢荷噢荷噢荷噢荷

  风中的摇篮雪的家园

  风中的摇篮雪的家园

  噢我永远的家

  噢我永远的家

  白云深处有一顶黑帐篷

  清的山泉滋润我长大

  山的心语云的絮语

  送我一首歌给我一个梦

  噢荷噢荷噢荷噢荷

  群山的歌谣行云的梦

  群山的歌谣行云的梦

  游牧是藏北草原牧民主要的生活方式,几千年来,帐篷,对于过着游牧生活的藏北牧民来说,就是温暖的家,即使是部落的首领,也是住在帐篷里。在藏北牧区,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帐篷,帐篷包括黑帐篷、白帐篷、花帐篷、布帐篷等类别,其中,黑帐篷是牛毛毡帐篷,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最为密切,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游牧文化的历史内涵。黑帐篷是藏北牧民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西藏古老民居。黑帐篷的手工编织技艺是广大游牧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步形成并完善的,该项技艺世代相传。寒冬时节,记者在当雄县宣传部副部长索多的引领下,见到了让当雄人感到自豪、据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已经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牦牛毡帐篷(又称黑帐篷)。制作人多占很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这顶长45米、宽24米、高6米的黑帐篷,总面积达1080平方米,共耗资600余万元。这顶帐篷是一片一片拼接起来的,平铺下来大概能占地2800多平方米,搭建的时候可是费了不小的劲儿,50多个人忙了13天才弄完。”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