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藏韵谈话坊

技术员王安全:一个人的电站 照亮两千藏族群众

陈建兵    发布时间: 2013-09-24 08:38:00    来源: 四川日报

  家人在石棉,自己要不要留下来?

  王安全走访发现,这个水电站装机虽小,却影响着拉波山谷的600多户人家两千余名藏族群众。之前由于缺乏管理,电站建成后的5年间常常停电,村民“看得见电站却用不上电”。

  这一留,就是12年。

  如今,钢丝溜索大部分已褪去黑色外表,在阳光下发出亮光,拉波乡党委副书记王有才说,那是王师傅的双手磨出来的光亮。

  爬电杆,每月磨烂3双手套

  电站恢复正常运转后,慢慢改变着居民们的生活和观念。乡干部举例说,由于看上了电视,藏族村民们了解了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全乡没有一名学龄儿童失学,“再也不需要上门动员了”。

  发电、供电,还不是王安全的全部工作。有8年时间,这个电站只有他一人支撑,巡线维修、收缴电费都是他的分内事。

  650多户村民散居在拉波山谷,供电线路长20多公里,为了不影响供电,每月巡护工作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有时,村民家电路出了故障,总会叫王安全去看一看。

  为了走得快一点,王安全把自己微薄的工资积攒起来,买了一辆摩托车。但是,山路遇雨泥泞、遇晴坑洼,摩托车不到两年就坏掉。他再买了一辆摩托车,同样,没能用到3年。到现在,王安全骑的已经是第六辆摩托车了。

  更大的考验,是每月抄电表时爬电杆。

  为了村民用电安全,避免私拉乱接的偷电行为,电站把电表安在村民家门附近的电杆上,抄电表得爬上电杆。“过去是木头电杆,还不高,现在水泥电杆最低的都有7米高。”扎扎村村支书昂昂说,王师傅个子不到一米六,爬电杆特别辛苦,但哪怕是下雨天,他一样爬上爬下,从不叫一声苦。“全乡共有702根电杆,每月光是爬电杆就会磨烂三双线手套。”55岁的王安全说:“只要我去抄表收电费,人家从来不拖欠。”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