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重建是迄今以来人类在高海拔生命禁区,开展的最大规模的灾后重建,张涛就是这支援建大军中的一名“战士”。
三年前,2010年4月14日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波及范围涉及7个县的27个乡镇,受灾面积35862平方公里,受灾人口246842人。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美丽的青海玉树满目疮痍。居民住房大量倒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严重损毁;部分公路沉陷、桥梁坍塌;供电、供水、通信设施遭受破坏;农牧业生产设施受损,牲畜大量死亡;商贸、旅游、金融、加工企业损失严重;山体滑坡崩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6月8日,刚刚从四川抗震救灾援建前线凯旋的“中建铁军”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再度临危受命,从总部到二公司、青岛公司、安装公司、土木路桥分公司、山东建泽混凝土公司,各路精兵火速集结,肩负党中央国务院的重托,挺进玉树。中建八局玉树援建项目经理张涛就是这支援建大军中的一名“战士”。
这位“80后”山东小伙儿,自2010年6月起,参加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带领项目部在玉树灾后重建中取得了多个之最,被玉树人民亲切地称为“康巴平原汉子”。三年援建,他患上了胃炎、高血压、右心室缺氧性肥大,但就在今年,面对灾后重建的需要,他再次选择了坚守。
在生命禁区开展最大规模的灾后重建
张涛介绍,“八局当时主动请战,拿下援建任务后,各分公司都踊跃报名参战,精挑细选出来的都是骨干精英。因为很多人都没去过高原,要克服的困难很多,高原缺氧、文化差异、民族习惯,公司对此给我们进行了一些培训,制定了阶段性目标。领导还嘱咐我们,八局是代表国家援建,肩负国家对人民的承诺,一定要做到最好,要做援建央企的排头兵!”
玉树重建可以称之为迄今以来,人类在高海拔的生命禁区,开展的最大规模的灾后重建。这里,平均海拔4300米,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的40%,年平均气温零度以下,一年中黄金施工期仅5个多月;这里,山高路险、资源贫瘠、生态脆弱、保障受限,处在极其敏感的民族地区……
“有一句话形容这里很贴切——眼睛的天堂,身体的地狱。”张涛说,“刚来玉树时,遇到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首先必须克服高原反应,克服当地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最初我们住帐篷,外面是一尘不染的雪山、草地和河流,每当晴空万里眺望远方,心灵似乎得到了净化,让人久久难以忘怀;但是帐篷里却是寒冷潮湿,被子总是湿漉漉的,这里的天气往往‘一天四季’。”
然而,这些都是其次,最艰难的是施工现场,“我们喝的是就地取材的河水,烧开了上面都漂着一层白沫,吃的则是气压不够煮出来的夹生饭。”每当想家的时候,他和同事们要走几公里的路,再翻过一座山,摇晃着手机寻找信号,向远方的亲人报一声平安。
回想起刚到玉树的情景,这位脸上已经晒出“高原红”的山东小伙儿的眼睛里闪烁着泪花。“初到玉树满目疮痍、残垣断壁的景象,一直都深深的记在我的脑海里,不想别的,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帮老乡们把房子建起来、帮孩子把学校建起来,让他们可以早日摆脱地震的阴影,早日恢复生产,生活越来越好。”
“而援建的重点则是保证房子的质量,真正做到我们盖的房子‘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让灾区人民不再因为房屋倒塌而丧命。”张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