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马卓玛,严谨认真又热情随和。李建舟 摄
一个藏族女子,是怎样在一个回族村里得到信任和支持的?一个农村妇女,又是怎样在家庭和事业上取得平衡的?带着一连串疑问,我们走在前往临潭县卓洛乡上园子村的路上,对即将谋面的村党支部副书记马卓玛有着各种猜想。
走进上园子村卫生室,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中医正在给患者把脉,身后中、西药柜并排而立,尤其是那古朴的中药柜中塞满抽屉,贴着用毛笔书写的各类中药名:半夏、白芨、当归、益母草……正当我们看得入神时,一位干练的妇女从里屋出来,面带微笑,她,就是马卓玛。见到她我们之前的疑问瞬间化解,那温暖的笑容,透露着自信和坚强,传递着亲切和友好,消除了距离和隔阂。
“我们就相信马大夫,她不仅病看得好,人也特别好。”
马卓玛是卓尼县申藏乡的藏族姑娘,初中毕业后嫁到了上园子村。村里70%的村民是回族,马卓玛一家是其中的“少数”。
由于公公是老中医,丈夫也是乡村医生,卓玛起初只是在家里的小诊所打下手。取药、收费,好学的她很快就入门了,渐渐能给患者输液、打针,对医学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她认真自学医疗卫生知识,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基本医疗技能,并参加了农村医师资格培训班,取得了医师资格证及相关手续,1991年上园子村卫生室成立后便担任乡村医生,待人亲切的她成了大家敬重的“马大夫”。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既要当医生还要当护士,既要通外科又要通内科,还要通妇科和儿科。卓玛深知,光有为村民解除病痛的美好愿望远远不够,必须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我多学习一点,多掌握一点,病人的痛苦就会少一点。”十几年来,她不断钻研业务,只要有进修的机会都不放过,还买来大量医学书籍刻苦学习,练就了扎实的业务技能。由于技术过硬,口碑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夸她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村卫生室的工作没有上下班的概念,全天候应诊,卓玛总是随喊随到,不讲价钱、不提条件,村民都形象地称她是村里的“120”。有一天夜里三点多,熟睡中的卓玛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打开门一看,一位来自卓尼县申藏乡冷口村的病人胃疼得直不起腰,蜷缩在门前。她急忙搀扶着进屋,确诊患者得了急性胃炎,随即打开电褥子,生着火炉,为患者输液一直到早上六点多。送走病痛减轻的患者,她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卫生室的服务人群多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因为救治的人群特殊,卓玛除了平时的工作时间外,总是要额外挤出休息时间,挨家挨户上门服务,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忙碌的身影。只要是和卓玛接触过的病患,一提到她,脸上都会露出满意的笑容,她用诚心、热心和爱心默默地温暖着每一位患者,得到了村民的爱戴。“我们就相信马大夫,她不仅病看得好,人也特别好,对我们老年人特别关心,只要哪里不舒服,电话一打,她就很快赶来,从不推托。”村里的老人一致说。
为了改善医疗环境,卓玛自己买材料,搬水泥,先后4次扩大村卫生室规模,如今已达200多平方米,是全乡的示范。卓玛常说:“村民需要一个就医的地方,农村需要医务人员,我要尽我的力,尽我的心,为村民看好病,呵护村民的健康。”在她的努力下,小伤小病不出村,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实现了就地治疗。
“卓玛的好想法带给我们好出路,不仅打发了时间,还增加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