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藏韵谈话坊

赵阿平:康巴藏区里与生命赛跑的高原雄鹰

安源    发布时间: 2012-12-11 15:14: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四川监狱杰出卫士·赵阿平
四川监狱杰出卫士·赵阿平(右)。

  “新都桥这里很多山,我最欣赏的也是这些高山,因为它们站的永远那么笔直”,48岁的康巴汉子赵阿平认真地告诉记者。

  赵阿平,四川省甘孜监狱三监区教导员,一名在高原工作了23年的普通监狱工作者。谈及过去的23年,这位皮肤黝黑、身材魁梧的男人流露出的更多是对工作的执着,以及对家人的愧疚。

  四川省甘孜监狱位于3500多米的川西高原上,是四川藏区乃至全国藏区创立最早的监狱之一,年均气温只有不到6度,工作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这里的人时常说,“在高原,活着就是奉献。”

  海拔3500多米的高原上,每年会下7个月的雪,气温最低时达零下20多度。赵阿平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在这块寂寞、寒冷的土地上坚守了23年之久。“坚守是我的工作,是我的职责,因为我是高原的人,这里是我的家乡,有发展有改善,我心里就很开心了。”

  1993年5月,赵阿平与同监狱的民警王素碧结婚,次年7月,他们的女儿赵泸出生。初为人父的赵阿平很开心,他觉得自己的幸福生活从此便开始了。“我最对不起的是家人,尤其是女儿。”谈及乖巧的女儿,赵阿平悄悄地红了眼眶。赵阿平告诉记者,女儿出世后,他很少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上面条件差,两岁就把她(女儿)送到爷爷奶奶身边了,不要说在我身边撒娇,她连看都很少看得到我。”

  一度,赵阿平和妻子、女儿的关系闹得很僵,陷进了离婚的两难局面。“我知道她们怨我,我也知道我没做好,但是监狱这里的责任更重大。”如今,女儿赵泸已经18岁了,但对于父亲,她却仍旧亲近不起来。

  尽管没有得到家人的理解,但这位老监狱工作者却一天没有落下自己的工作,严格管理服刑人员,做好服刑人员的“指路明灯”。倔强的赵阿平十分注重对服刑人员的潜移默化,通过自己耐心细致的教育,感化着一批又一批的服刑人员。在他的努力下,原本连汉语都不懂的服刑人员,甚至能识文断字了。

  “这是我的工作,这是我应该做的。”面对领导的肯定、同事的赞赏,赵阿平很谦虚。但身边同事一个个的离开,他又显得很无奈。“20多年来,跟我打过交道又离开了的同事,算来少说也有五六百人。这里条件太差,很多人连工作都不要了,直接就走了。”

  赵阿平深知,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自己一样适应得了高原的生活。“这里的日子,就是在跟生命赛跑。”高海拔、极低的含氧量、高强度的紫外线,对人的身体是一种极大的考验。赵阿平说,“我很理解那些离开的人,这里气候不好,医疗条件也有限。”

  据不完全统计,自1985年以来,甘孜监狱在职干警职工去世11人,平均年龄只有35岁;患有高原性心脏病的有80多人,患有痛风的有百余人,而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更是达到了400多人之众。

  赵阿平告诉记者,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坚守多久,“我也是个普通的人,说很普通的话,有很普通的追求。”

  初冬的高原,寒风凌冽,一座座险峻的高山默默地伫立着,闲暇之余,赵阿平常眺望着最远处的山峰前,思念家人。

(责编:南卡)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