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西藏作家协会理事次仁罗布
2012年10月11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藏族著名作家次仁罗布认为,这一事件为推动民族文学融入世界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思索。
次仁罗布是西藏文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他说,中国作家获得西方文学界最受关注的文学奖项是一次鼓舞人心的突破;中国有一大批包括莫言在内的一流作家,他们的作品有一个共性——符合世界主流文学价值评判标准。
“优秀文学作品的灵魂无国界。”次仁罗布说,“莫言的作品关注现实社会、揭示人性、讴歌善美、抨击丑恶,这是所有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现任西藏作家协会理事的次仁罗布,其短篇小说《放生羊》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小说《杀手》获西藏第五届珠穆朗玛文学奖金奖,入选“2006年中国年度短篇小说”和“中国小说排行榜”、入选《21世纪中国当代文学》(英文),并被翻译成韩语;中篇小说《界》获第五届西藏新世纪文学奖;小说《神授》获2011《民族文学》年度奖。
然而,作为目前中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文学要取得长足发展依然存在困难。
次仁罗布认为,西藏民族文学要想获得更大影响力,中国文学要想在世界范围内‘打开局面’,除了努力摆脱物质方面的制约,更重要的是坚守优秀文学作品的共同价值标准,实现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灵魂衔接”。
“西藏当代文学目前虽然已从沉寂期走向一个相对活跃的时期,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次仁罗布说,“西藏的文学创作同样应该回归到关怀人性、关注人类命运等世界优秀作品所共有的品质上来。”
“西藏文学界有不少优秀作家的作品获得了外界的认可。比如藏族作家阿来的作品曾获得茅盾文学奖,今年,藏族作家平措扎西的散文集《西藏古风》和鹰萨·罗布次仁的报告文学《西藏的孩子》获得‘骏马奖’,这些反映了西藏历史变迁的作品无一不关注现实、剖析人类灵魂与社会。”
次仁罗布最后说:“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还应该更多地以当地历史、社会的变迁为主线,在变化的时间和空间中,挖掘不变的‘美’,集中展示作者对人性的关怀、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将生命的体验直观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并使之获得美的享受。只有具备了这种灵魂品质的文学创作,才能被世界认可。”
(责编: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