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州关爱生命协会会长求松(左)在给利民学堂的学生上藏文课。 人民网记者罗旭 摄
在青海玉树,有一群年轻的藏族同胞,他们或者背井离乡,或者撇家舍业,将青春奉献给了玉树这片土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就是玉树州关爱生命协会。在玉树地震两周年前夕,3月26日,人民网记者在玉树赛马场安置点,专访了玉树州关爱生命协会会长求松。
求松是80后,却从2006年就开始从事公益事业,已经在公益的路上走过了六个年头。求松是玉树当地的藏族同胞,刚见面时,他告诉记者,因为母亲过世,按照当地礼节,他刚为母亲守孝七七四十九天,这期间不能洗脸刷牙,不能换洗衣服,因此身上比较脏,请记者不要介意。憨厚的求松就是这样一个人,总是替别人着想。
生意人转行做公益,顾不上父母让他愧疚不已
在从事公益事业之前,求松是一名生意人,他常常到广东购买珠宝玉石,贩卖到印度、尼泊尔,再从印度、尼泊尔运回一些特产,生活过得比较富裕。
那时候,求松和二哥彭措昂江常去内地做生意,在与外界的接触中,两人发现玉树本地生活各方面相对来讲比较贫困,尤其是一些牧区的孩子没有受过教育,于是想发起一个公益协会帮助当地人,这样从2006年开始,兄弟俩就慢慢开始做公益事业。
为了做公益事业,求松放弃了生意,导致家庭收入锐减。想起刚刚去世的母亲,求松心里很是愧疚。他告诉记者,家里负担很重,彭措昂江的大部分时间就用来帮家里,而他自己则是24小时投入公益事业。
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了大地震,求松家里虽然没有人员伤亡,房屋也没有倒塌,但受损很严重,搬家、修缮房屋很多事情都摆在了求松面前。但这时,也是求松的公益事业最需要人的时候,在两难的选择前,求松把时间奉献给了更多的受灾群众,没有帮助家里搬家、安置,为此,父母跟他吵过好几次,作为康巴汉子的求松也在背地里偷偷哭了三四次。即使这样,求松的公益之路还是慢慢坚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