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米林县副县长晓红。 摄影:冯登宁
“以前是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现在我们要将远方的客人请进来,饱览家乡的湖光山色!”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党委副书记晓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0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晓红代表已经有9年的履职经历。从最初的“通水通电修公路”“住房教育保民生”到如今的“生态旅游促发展”,若将晓红代表9年的建议串起来,仿佛可以将米林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绘成一条优美的“上扬弧线”。
2003年以来,晓红代表的建议就围绕“修路”这个主题。几年下来,家乡及附近地区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原来的“老马道”被拓宽成了沙石路,部分沙石路升级为柏油路。此后,晓红代表每年都会为当地的发展提出不同建议,房屋改造、通水通电、教育医疗……9年来,她的20多份有关家乡建设和民生发展的建议都得到回应。
“中央对我们的关怀和支持,带给了珞巴族现在美好的生活。”在京西宾馆的房间里,晓红代表细数起这几年珞巴族的变化。
“观念的改变最为明显。”晓红代表举例说,以前她下村开会时,在村里往往等上2个多小时人才能陆续到齐。她说:“那时候大家都比较封闭,并没有意识到沟通、信息的重要性,信息渠道也缺乏。现在,村子里提前都接到了通知,我们还没到村子,大家就在屋子里了。”
特别是2006年启动新农村建设以来,南伊乡人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住上宽敞的房子、村村看上电视、适龄儿童都入学了……”谈起这几年的变化,晓红代表如数家珍。
她告诉记者,2003年当上全国人大代表的那一年,南伊乡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在中央和自治区的关怀下,2010年乡里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
科技也逐渐渗透到南伊乡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了当地发展的重要推手。“以前我们都是传统农牧业,养些藏猪啊、奶牛啊。现在,通过科技培训,种田、粮食收割也用上机器了,还推广了良种。”晓红代表感慨地说,如今,大部分农田机械化耕作,农民也开始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种植经济林,发展药材等等。
从以前的砍树挣钱到现在管林护林,珞巴族人民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是自己家乡最大的资源。随着林芝机场的建成通航,以及各种道路的扩建,这里的交通状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旅游成为米林县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生活水平改善了,我的建议也变了。”晓红代表说,在征求和掌握众多群众的意见后,今年带了份有关乡村旅游建设规划及服务设施建设的新建议到北京。
晓红代表告诉记者,发展旅游的同时,还可以发展特色产业、餐饮等等,这将为珞巴族人民带来更多的收益。
(责编: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