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藏韵谈话坊

角巴加:一寸唐卡一寸魂

陈辉    发布时间: 2011-01-04 08:03:00    来源: 北京晨报

  太多的人来到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只为能看到角巴加画的唐卡。

  角巴加的脸上,总带着微笑。即使没听懂,他也会礼貌地注视着你,直到你说完,才会向身边投去求助的目光。他是一位拉索(藏语“画匠”)。

  在很多人眼中,唐卡是一种独特的画,很漂亮,很细致,如此而已。只有打开角巴加的唐卡,你才会惊叹,原来想到的一切,都是错的。

  还有什么,能像热贡唐卡这般灿烂呢?几个月的心无杂念,几个月寂寞中的挣扎与坚持,那是一种绝不能犯任何错误的艺术,当一个个细节组合成辉煌时,它有一种震慑心灵的力量。

  真正的唐卡是活的,美丽而委婉,博大而肃穆。它像生命一样,有孕育期,有分娩的苦痛,并会随着岁月流逝,而变得越来越智慧,越来越深沉。

  太多的人来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去看角巴加兄弟,去看他们面对画布的倾诉。

  一寸唐卡一寸魂,当此生的有限融入笔端的无限时,那么,还有什么烦恼不可越过?还有什么苦痛不能忘怀?

  凝望着角巴加的唐卡,不能不作如是想:五百年后,这世界将彻底抹去我们的身影,但这些美丽的唐卡,依然存在。

  6岁开始学唐卡

  我叫角巴加,翻译过来就是“金刚经”。我们那个地方叫热贡(藏语意为“金色谷地”),属青海同仁县,是唐卡之乡,我们兄弟三个都是拉索。

  热贡唐卡历史悠久,和四川、西藏的唐卡不一样,细节、手工不同,颜色也亮一些。

  我叔叔是热贡著名的唐卡拉索,我6岁起进寺庙,跟着他学唐卡,上课时,他在上面画,我们这些小孩就在下面模仿,他画什么,我们也画什么。那时穷,买不起纸,只能在木板上练,就是在木板上抹层酥油,沾上细黄土,用针尖绑在木棍做成的笔画,画完了,再撒上细黄土,这就能重复使用,现在的小孩可以直接在纸上练了。

  一直到15岁才能上布,开始是叔叔画底稿,我负责上色。学唐卡很辛苦,难免挨打,唐卡有很多要记的内容,花纹、色彩特别复杂,不打脑子记不住。

  唐卡的主体都是按经书要求画的,但如何配色、如何开眼(即画眼睛)、如何描绘背景,这就要看手艺了。热贡唐卡的基础颜色是五种,即蓝、绿、明黄、大红和白色,都是从印度直接进口的矿石,自己磨成粉,加水加胶,并配成各种颜色,其中每个环节都有技巧,都需要学习。

  画唐卡一般到55岁就干不动了,手也抖,眼睛也不行了。

  唐卡吃的是工夫

  现在市场上的唐卡很多,但我们一眼就能看得出来,绝大多数没花什么工夫,和真正的热贡唐卡不一样。

  拿画布来说,我们只能用纯羊毛织成的白布,其他材料不行,因为丝绸不吃水,颜色上不去,而棉花又太吃水,容易洇。

  画布必须经过手工处理,先得“浆”一下,即两面刷上白颜色,直到对着太阳看不透光为止,然后用特制石头沾水将画布磨平,磨完了晒干,然后再磨,反复7-8次。只有磨过的布才好用,现在有的唐卡画布是用机器磨的,手一摸感觉就不对,毛茬太规则,而手工磨的布摸上去,就像皮肤一样有肌理。

  磨好的画布绷上框子,就可以画了,先用碳条画出大概轮廓,然后擦去,再用铅笔按着痕迹,仔细勾勒好,然后是上色。铅笔的笔道不用擦,它会被颜色盖住。

  上色用的笔非常细,一般是用猫脊背的毛做成的,也可以用松鼠尾巴,因为那里的毛软,硬毫适合写字,软毫适合绘画,上色时不会被弹起来,造成错误。

  唐卡就是用这么细的笔,一笔一笔勾画而成的,最普通的也要画3个月,复杂点的要画7个月,每天8个半小时,越画到后来心里越紧张,生怕犯错,稍微错一点,整个画就毁了。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