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人物特写

一片赤诚 一身正气——追记西藏人民检察院编译处原处长扎西

王杰学 见习记者 马治佳    发布时间: 2014-05-20 14:05:00    来源: 西藏日报

  已经过去一年半了,昂仁县秋窝乡亚曲村的乡亲们还在盼着那个肤色黝黑的驻村队员——扎西。每天,老党员洛桑都要到村口走一走,希望突然就看到路那边走来乐呵呵的扎西;把四个孩子都送去上学了的嘉措,家里的酥油茶碗空了很久了,还是不见扎西回来;再也不喝醉了酒就跟人打架的粗木真一天天等着扎西大哥再来村里,他想:“觉啦”(哥哥)一定会表扬他的。

  但扎西再也去不了亚曲村了。2013年12月13日上午9时14分,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编译处处长、正处级检察员扎西,因肝癌晚期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检察事业、他深爱的妻儿、他一直牵挂的亚曲村乡亲……

  驻村一年,同工同劳百天——

  他在基层扎下根

  2011年10月,根据组织安排,扎西被自治区检察院选派为第一批强基惠民驻村工作队长,入驻日喀则昂仁县秋窝乡亚曲村开展工作。

  在亚曲村,他挨家挨户走访,全村64户,户户到过;村里3户困难户情况,他一一掌握,并与他们主动结对子。驻村一个月之后,他接到家里电话:“姑妈去世。”对他来说,姑妈是他家中唯一的长辈。但一想到群众还有那么多困难,他硬下心来,把后事交给亲戚料理。

  家事顾不上,但村里的事情在他的心里装得满满的。驻村期间,他肩上扛了四道“重担”:既是区检察院驻昂仁县7个驻村工作队总联络人、联合党支部书记,又是驻村工作队队长,村里的老支书去世后,他还兼起了村党支部书记。

  既然大家最信得过,村子里的事,家长里短,扎西都样样过心。

  这家夫妻打架了,那家牦牛把邻居青稞苗吃了,还有人喝醉了就打架,所有这些,村民都会去找扎西“主持公道”。对村规民约进行废、改、立,他反复斟酌,将“禁止”、“不准”字眼改成了“我要”、“应该”。渐渐地,村里的风气更好了,邻里更和谐了,大家的精神、劲头更足了。

  为了给村里尽快争取到网围栏和水泥,他租用村民的拖拉机,自己带队员到乡上装运。在秋窝乡,几十袋水泥,他自己和队员一袋一袋装上车。乡里的人说:“你们帮村民争取到就完了,叫他们自己拉回去就是。”可扎西却说,给群众办事,就是要和群众一起干。

  为解决村里的灌溉难题,他从县城租来挖掘机,起早贪黑,带领队员和村民紧张劳作,短时间内就修好了一条4.5公里的灌溉水渠。

  村里没电,他多方奔走争取到6万元资金帮助村民拉上电线,还为每家解决了卫星电视。

  进村路有一个陡坡,车辆和村民经过时都很吃力,他和队员拿起铁锹一锹一锹把它铲平。

  自治区检察院副检察长王平说,有一次他去亚曲村,恰逢群众收完青稞正在打场。大老远的,他突然看见一个浑身全是麦秸灰、只有牙齿是白白的人向他跑来,一到跟前就同他握手。当时他一愣,半晌才发现是扎西。

  一年驻村,扎西与群众共度的时间超过330天,与群众一起劳动超过100天。这种劳动是实打实的,从早上9点到下午5、6点,与群众一同出工、一同劳动、一同在田间地头吃饭。群众说,驻村队员与大家的这种劳动,不是做样子的,是心贴心的。

  亚曲村的家家户户、家长里短,扎西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村里的老人孩子,个个都认识扎西、喜欢扎西。驻村结束后,他还不时托第二批驻村的同事给村里的老人、孩子和家庭困难的乡亲们捎东西过去,村里有谁到拉萨办事,也一定会看看扎西。在亚曲村乡亲们眼里,扎西就是亲人。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