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于党 勇挑重担
——“组织上派我到寺庙工作,是对我个人的极大信任,也是对我工作的充分肯定,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有责任挑起这个担子”
2011年10月,次仁迎来了人生的又一选择。
2011年9月以来,西藏自治区全面落实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寺庙僧尼社保、医保全覆盖,广泛开展“六个一”活动和“九有”工程建设工作,积极创建和谐模范寺庙,有效促进全区寺庙的和谐稳定。
这是一项全新的和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次仁受命,担任热拉雍仲林寺管委会主任。
听到这个消息,周围的同事都劝他:“你年龄不小了,身体又多病,长期在寺庙里工作,身体恐怕吃不消,还是跟县委领导申请换别人吧。”次仁笑笑说:“县委决定派我到寺庙工作,既是对我个人的极大信任,也是对我工作的充分肯定。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坚决服从党组织的安排。”
其实,次仁心里也矛盾过:他的爱人在县委办工作,身体不好,长期以来,由于他工作繁忙,一直对爱人照顾不够,心里颇感歉疚;儿子多布拉从小由外公、外婆带大,已经大学毕业了,正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去驻寺以后,更不能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自己快到退休年龄了,身体又不好,患有低血压、高血脂、哮喘等多种疾病,平时在县里就没停过打针吃药,驻寺工作任务更艰巨,自己能坚持吗?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责任心,让他选择挑起这副重担。
2011年11月7日,次仁带领驻寺干部正式走马上任。热拉雍仲林寺创建于1834年,信奉西藏原始宗教苯教。该寺历史悠久,有大量珍贵文物,在信教群众中有较大的影响力,每年都有大量区内外僧人和信教群众前来朝拜礼佛,寺庙维稳形势较为复杂。
从驻寺的第一天起,次仁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住宿条件简陋,生活不方便,次仁鼓励其他驻寺干部:“既然来了,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寺庙管理工作中去,要尽快摸清情况,把寺庙当作家,真心和僧人们交朋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僧人心中,无愧于党和政府的信任,真正做出一番成绩来。”
万事开头难。面对纷繁复杂的驻寺工作,次仁决定先从制度建设做起。他对寺管会成员说:“有一套好的制度,才能真正把寺庙管好、管稳定、管和谐。”说干就干,他带领驻寺干部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拟定出“寺务公开”、“民主管理”等一整套寺庙管理规章制度,白天广泛深入征求僧众的意见,夜间加班加点修改完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套既符合国家民族宗教政策,又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呈现在大家眼前,得到了地区有关部门和寺内僧众的肯定,并作为样板推广到其他寺庙。
千头万绪的工作,让次仁经常是一考虑问题就通宵睡不着觉。刚去驻寺的一天,驻寺干部们忙碌了一天,在凌晨一点才上床睡觉。
凌晨三点,工作队成员次仁顿珠被一阵咳嗽声惊醒了,抬头一看,床的另一头还有一盏台灯亮着,咳嗽声正从那边传来。
“书记,还没休息呢?”
“我睡不着,刚好想点问题,理一理思路,为下一步工作做一下规划,吵着你了吧?”
“有什么事明天再想吧,书记,您身体不好,还是赶紧睡吧。”
“心里装着事,怎么也睡不着啊!”
“那我陪书记聊聊吧。”
“你说,我们是不是需要加强文字方面的力量,现在有很多计划,不能及时整理成文字材料,会影响工作效果。”
……
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两人聊着工作,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尽快摸清全寺上下的基本情况,是寺管会迫切需要办的一件事。为此,次仁挨个与僧人进行谈话,了解他们的学佛和生活情况,并确定了9名僧人作为自己的联系人。在他的努力下,寺管会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就为寺庙每个僧人建立了一套档案。他还逐一走访有困难的僧人家庭,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并向僧人家属宣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和区党委、政府对寺庙僧人的关心关怀。
寺庙“六个一”活动和“九有”工程是自治区党委的一项重大决策,如何深入开展“六个一”活动,扎实推进寺庙“九有”工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僧人的心坎上,更是次仁关注的重点。
调研中次仁发现,作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热拉雍仲林寺,居然没有寺庙围墙,就暗暗担心起来,“寺里有这么多的珍贵文物,万一失窃,那可是国家和寺庙的重大损失。”当了解到是因为没有修建围墙的经费时,次仁立即找来专业人员进行测量,并详细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第二天,他就向县里和上级部门进行了汇报,要求立项修建寺庙围墙。
热拉雍仲林寺与318国道仅隔着一条雅鲁藏布江,但一江之隔,却让寺庙的交通非常不方便。次仁经过实地调研了解到:如果能打通寺庙通往大竹卡雅江大桥的道路,那就能把寺庙同318国道连在一起,让寺庙的交通更便利,方便僧人出行,也便于游客游览。说干就干,他做了一个详细的项目报告,向县里提出修一条专用公路的项目申请。今年初,在次仁和寺管会的多方协调下,南木林县政府领导专程到寺里进行调研,并已同意了这条5公里长的公路建设项目。
热拉雍仲林寺的主经堂是1995年重修的,每次走进主经堂次仁都会觉得有点不对劲。一次,他终于发现了原因,原来在经堂左边的一个角落处,有一根柱子和一根横梁已经倾斜错位,柱子随时可能会倒塌。“这样不行,一旦发生事故,僧人们就会有生命危险,以后还是把这个角落空出来,让僧人们念经时离它稍远一点。我会及时向县里汇报,争取早点把这个问题解决。”说完,他拿出随身带的本子,详细记下了这个险情。
在走访中,次仁还发现寺里的僧舍年久失修,有好几间已成了危房。特别是67岁的西热平措住的僧舍,一角已处于快要倒塌的边缘,寒风从墙缝中吹进来,冷得让人直打哆嗦。“必须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要是僧人们连住的地方都这么破,还谈什么把党的温暖送到每个僧人心中。”次仁专门到相关部门进行协调,解决了经费,又亲自带人到附近的采石场和采沙场,买来石头、河沙,同寺里僧人一起动手,花了10多天时间,把危房重新进行了整修。看着修缮一新的僧舍,西热平措感动地流出了热泪:“次仁主任,你就是我们的亲人啊!”
次仁在短短3个月时间内,就同全寺43名僧人成了好朋友,靠的是全身心的投入,将僧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想僧人之所想,急僧人之所急,为他们解决一件件难事。
白天考察,晚上总结,长时间繁重的工作,让次仁多病的身体变得更加虚弱,咳嗽、呼吸困难成了常有的事,多年来的低血压更是严重影响了他的睡眠。看着他日渐消瘦的身体,同来的驻寺干部都劝他,还是回县里去治一下病吧。每次他都说,等忙过这阵,工作步入正轨后,就到拉萨去好好检查一下身体。
可进入12月份以后,因为是农闲季节,来寺庙朝拜的人员日益增多,寺庙的管理工作更加繁忙,次仁更是顾不上自己的身体了,不管白天黑夜,他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寺庙的日常管理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