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人物特写

地质灾害的“警报员”巴龙阿郎

   发布时间: 2011-10-25 21:49:00    来源: 甘孜日报

  10月11日,来自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巴底乡色足村色足沟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巴龙阿郎,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北京,参加由国土资源部举办的全国地质灾害防治优秀群测群防监测表彰大会,他不仅喜获殊荣,而且还代表全省地质灾害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作经验交流发言。

  丹巴县巴底乡色足沟是一条中型泥石流沟,沟内岩体破碎、松散物质众多,严重威胁到居住在沟谷下游和两侧的色足一、二村村民63户27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防灾形势异常严峻。该点在2002年被列为州级地质灾害监测点。

  “地质灾害无小事,人命关天是大事”。2004年,巴龙阿郎担任监测员以来,他深感责任重大。无论是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还是提醒村民重视安全防范;无论是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还是帮助村民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无论是台账资料的收集、登记和整理,还是前往现场对地质灾害点进行监测、巡查,他总是把村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保护好受危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每年年初,县国土资源局和巴底乡党委政府都要对《巴底乡色足沟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进行修改、完善,并向群众进行讲解,让村民们预先知道灾害发生后的报警方式、应急撤离路线和安全避灾场所。

  去年8月12日下午,跟往常一样在收到县国土资源局发布的未来24小时内可能有暴雨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后,他立即走村串户、挨家挨户传达消息,提醒村民夜里一定要提高警惕。通知完村民回到家中时已是深夜,但他怎么也睡不着。自担任地质灾害监测员以来,每到汛期,尤其是在得知有暴雨的信息后,他就睡不着觉。

  凌晨4时,几道刺目的雷电闪进窗户,接着伴随几声巨大的雷声,“唰唰唰……”天上下起了暴雨,而且越下越大。看到情况危险,他判断极有可能会爆发泥石流灾害。于是立即起身到离家门不远的大沟前查看水情。沟里浑浊的水带着刺鼻的腥味不断上涨。“不好了,要发生泥石流了”。他迅速鸣响了用于汛情预警的报警器,冒着倾盆大雨,组织村两委值班人员沿着大沟边挨家挨户叫醒群众,沿着预先设定的撤离路线分别将色足沟左边和右岸受威胁群众撤离至色足大桥和斜卡山包两个安全避险场所。

  当时村民们正在酣睡,不容易叫醒,他和村两委成员一会儿站在自家楼上高呼,一会儿跑到附近人家敲门,一会儿又打手机通知,在倾盆暴雨中奔走呼号。就在他忙于营救群众时,却忘记了家里的妻子、91岁高龄的外婆和还不到10岁的孙子。

  凌晨4时10分,当处在泥石流灾害隐患区的27户126人全部疏散转移至预先设定的避险场所时,他才在人群中发现了自己的家人。是妻子背着外婆,牵着孙子,一路冒雨逃到避险场所。看到妻子和外婆狼狈不堪的样子,他内心感到十分愧疚。就在村民们刚到避险点不久,一阵地动山摇,黑暗中传来了巨大的响声。待到天色渐亮,才发现特大泥石流灾害淹没了大片房屋,耕地和林地,原本恬静、美丽的村庄一夜之间变成了一片泥浆,咆哮、浑浊的山洪肆无忌惮地从村庄中间穿过……

  今年6月16日18时10分,面对暴雨突降,他和同事再次按照省、州、县、乡、村、监测人六级地质灾害联防体系预先约定的报险方式一路踩着泥泞,一路呐喊通知,在短短几分钟内将隐患点的126名群众全部安全撤离。

  这两次泥石流灾害,没有造成1人伤亡,巴龙阿郎认为归根结底是因为上级部门领导干部和基层党组织认真负责的结果,是他们让群众人人手里都有一张《色足沟泥石流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人人都经历过地质灾害“防、躲、跑”演练,人人都明白地质灾害发生时的疏散线路;是他们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瞬间,始终没有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战斗在一线。

(责编:长卿)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