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人物特写

华工学子张宇乾:愿做普氏原羚的守护人

   发布时间: 2011-10-08 17:05:00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张宇乾: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2010级学生,热心环保公益事业。

  “它像婴儿一样趴在我的怀里,温热的肚皮贴着我不算宽阔的胸膛,感受着它孱弱的心跳,我的心中充满了怜悯。”在青海大草原调研期间,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2010级学生张宇乾在日记中记下了对普氏原羚的怜爱。

  在今年暑假,热心环保公益事业的张宇乾,与全国高校16名同学组成项目组走进青海,对濒危野生动物普氏原羚的生存现状展开了深入而细致的调研。

  每天4元生活费

  普氏原羚,世界级濒危野生动物之一,目前仅分布于青海湖地区。1960年,中国内蒙古、宁夏、青海等省份草原地带曾经拥有上万只普氏原羚;1980年,普氏原羚数目骤减为1000只,除青海湖湖畔,其余地区难觅踪迹;2000年,中国仅存200只普氏原羚。

  作为华工FRESH环保协会成员,张宇乾向来热心于环保工作。2011年夏天,获悉兰州大学绿化组织开展普氏原羚调研活动,张宇乾报名并通过面试,顺利入选团队。

  “我从小就喜欢亲近自然,亲近小动物,看到网上那些濒危野生动物惨遭毒手的画面,心中很难受,总想为它们做些事情,正好碰上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刚从高原回到广州的张宇乾皮肤黝黑,脸颊略显消瘦,咧嘴笑道。

  事实上,广阔无垠的大草原的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妙。项目组的经费并不宽裕,必须精打细算,成员每人每天的生活费仅有4元。在草原近10天里,花1元钱买两个白饼,拌上散装的榨菜就是一个队员一顿的伙食。住宿方面,16人挤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大家忙完一天的调研,回到宿舍铺上防潮垫,打开睡袋倒头就睡。

  号召牧民保护普氏原羚

  2011年7月14日,张宇乾和来自兰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4所高校的16名同学抵达目的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哈尔盖乡森林派出所。

  出发前,张宇乾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除了猎人的捕杀、狼的袭击、人类的经济活动外,普氏原羚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牧区网围栏的扩建和不断增高。由于草原牧区很多围栏带有网刺,普氏原羚躲避狼群时稍有不慎,就会被“龇牙咧嘴”的围栏或网刺无情钩住,受伤、流血甚至死亡。围栏还把普氏原羚的栖息地分割成小块,妨碍其种群间的基因交流,造成种族退化。

  项目组将调研主题定为“降低网围栏高度和拆除刺丝的可行性”。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普氏原羚的保护工作中,张宇乾和项目组成员们散发了几千份传单,开展“我之普氏原羚印象系列”活动,他们拍摄和收集保护普氏原羚的感人画面达2000多张,向当地牧民、中小学宣传普氏原羚的相关知识。

  此外,他们还号召青海湖畔的牧民对普氏原羚给予更多包容,允许它们和家畜共享青草;号召牧民拆除围栏上的刺丝,降低围栏高度。

  有农场听劝拆掉了刺丝

  有一天在哈尔盖乡保护疫站,疫站工作人员带回来一只腿部受伤的小普氏原羚,张宇乾轻轻地抱着它给它喂牛奶:“它像婴儿一样趴在我的怀里,温热的肚皮贴着我不算宽阔的胸膛,感受着它孱弱的心跳,我的心中充满了怜悯。”张宇乾在日记中记下了对小家伙的怜爱。

  他很想把这种“怜爱”的情绪传达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号召大家一同来保护这种可爱的小生物。

  2011年7月19日,调研项目进行到中期,项目组初步获得一些重要资料。数据显示,在对公贡麻村内近90户牧民的调查问卷中,95%的人愿意为保护普氏原羚而降低网围栏高度。7月20日,青海湖农场一分场负责人说:“一分场内刺丝已完全拆除,高度也全部降低至1米以下。”(南都记者 刘黎霞 通讯员 马燕婷 张丽)

  普氏原羚

  世界级濒危野生动物之一,1960年,中国内蒙古、宁夏、青海等省份草原地带曾经拥有上万只普氏原羚,2000年,中国仅存200只普氏原羚。目前仅分布于青海湖地区。

 (责编:南卡)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